摘要:近年來壓電式加速度傳感器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本文重點闡述了壓電式加速度傳感器的原理及其構成元件,分析了其頻率特性和靈敏度,探究了其誤差形成因素,概述了其在工程控制領域中的實際應用。
一、 壓電式加速度傳感器原理
壓電式加速度傳感器又稱壓電加速度計。它也屬于慣性式傳感器。它是利用某些物質如石英晶體的壓電效應,在加速度計受振時,質量塊加在壓電元件上的力也隨之變化。當被測振動頻率遠低于加速度計的固有頻率時,則力的變化與被測加速度成正比。
由于壓電式傳感器的輸出電信號是微弱的電荷,而且傳感器本身有很大內阻,故輸出能量甚微,這給后接電路帶來一定困難。 為此,通常把傳感器信號先輸到高輸入阻抗的前置放大器。經過阻抗變換以后,方可用于一般的放大、檢測電路將信號輸給指示 儀表或記錄器。
二、壓電式加速度傳感器構成元件
圖一 壓電式加速度計
常用的壓電式加速度計的結構形式如圖一所示。S是彈簧,M是質塊,B是基座,P是壓電元件,R是夾持環。圖一a是中央安 裝壓縮型,壓電元件—質量塊—彈簧系統裝在圓形中心支柱上,支柱與基座連接。這種結構有高的共振頻率。然而基座B與測試對 象連接時,如果基座B有變形則將直接影響拾振器輸出。此外,測試對象和環境溫度變化將影響壓電元件,并使預緊力發生變化, 易引起溫度漂移。圖一c為三角剪切形,壓電元件由夾持環將其夾牢在三角形中心柱上。加速度計感受軸向振動時,壓電元件承 受切應力。這種結構對底座變形和溫度變化有極好的隔離作用,有較高的共振頻率和良好的線性。圖一b為環形剪切型,結構簡單,能做成極小型、高共振頻率的加速度計,環形質量塊粘到裝在中心支柱上的環形壓電元件上。由于粘結劑會隨溫度增高而變軟,因此最高工作溫度受到限制。
三、壓電式加速度傳感器幅頻特性
圖二 壓電式加速度計的幅頻特性曲線
加速度計的使用上限頻率取決于幅頻曲線中的共振頻率圖(圖二)。一般小阻尼(z<=0.1)的加速度計,上限頻率若取為共振頻率的 1/3,便可保證幅值誤差低于1dB(即12%);若取為共振頻率的1/5,則可保證幅值誤差小于0.5dB(即6%),相移小于30。但共振頻率與加速度計的固定狀況有關,加速度計出廠時給出的幅頻曲線是在剛性連接的固定情況下得到的。實際使用的固定方法往往難于達到剛性連接,因而共振頻率和使用上限頻率都會有所下降。加速度計與試件的各種固定方法見 圖三。
圖三 加速度計的固定方法
其中圖三a采用鋼螺栓固定,是使共振頻率能達到出廠共振頻率的最好方法。螺栓不得全部擰入基座螺孔,以免引起基座 變形,影響加速度計的輸出。在安裝面上涂一層硅脂可增加不平整安裝表面的連接可靠性。需要絕緣時可用絕緣螺栓和云母墊片來 固定加速度計(圖三b),但墊圈應盡量簿。用一層簿蠟把加速度計粘在試件平整表面上(圖三c),也可用于低溫(40℃以下)的場合。手持探針測振方法(圖三d)在多點測試時使用特別方便,但測量誤差較大,重復性差,使用上限頻率一般不高于 1000Hz。用專用永久磁鐵固定加速度計(圖三e),使用方便,多在低頻測量中使用。此法也可使加速度計與試件絕緣。用硬性粘接螺栓(圖三f)或粘接劑(圖三g)的固定方法也長使用。某種典型的加速度計采用上述各種固定方法的共振頻率分別約為:鋼螺栓固定法31kHz,云母墊片28kHz,涂簿蠟層29kHz,手持法2kHz,永久磁鐵固定法7kHz。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