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的城鎮化率不斷上升,在2020年已經達到了63.89%,據相關機構預計:到2035年將達到75%至80%。然而這個趨勢也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問題:農業勞動力短缺。
中國農業發展中的問題:
當前中國的城鎮化率不斷上升,在2020年已經達到了63.89%,據相關機構預計:到2035年將達到75%至80%。然而這個趨勢也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問題:農業勞動力短缺。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自動駕駛技術和農業的結合已經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議題。自動駕駛農機不僅能夠緩解勞動力短缺問題,提升勞作生產效率,同時還能對農業進行智慧化升級,成為解決當下農業痛點的有效手段之一。
智慧農業的發展對于世界糧食問題的解決
智慧農業市場是一個需求旺盛且技術發展迅猛的市場,預計到2025年全球智慧農業總產值將達到683.89億美元。在中國,現代農業機械的需求持續增加,新技術不斷研發和應用,將推動智慧農業市場持續高速增長。2021年,中國的智慧農業市場規模約為685億元,預計到2022年將進一步增長至743億元,同比增長8.5%。
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增加20億,農業生產力需提高60%才能提供充足的食物。未來全球在聯網智能農業技術與系統領域的支出將顯著增長。
農機自動駕駛成為中國解決農業生產問題的重要手段
農機自動駕駛已經成為中國智慧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機自動駕駛應用北斗衛星導航技術,利用現代機械設備與監測系統進行精細化施肥、施藥、播種與收割,提供實時的位置信息,**限度減小夜間和大霧天氣對農機在田間作業時長的限制。在降低成本投入的同時,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獲得更佳的產出效益,同時大大解放了人力,將駕駛員從繁重的操作中解放出來,對農業生產經營者、農場、農機合作社和農民都可以提高其經濟效益。
截至2021年,國內北斗農機自動駕駛系統已部署超過6.5萬臺,而國內大中型農用拖拉機預計超過460萬臺,滲透率僅為1.4%。預計到2035年前后中國農業自動駕駛系統滲透率將達到20%左右。農機自動駕駛已經成為中國發展具有中國特色智慧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動化技術運用于農業生產,能夠大大提高精細化程度,通過設定好的路線和數據自動駕駛完成既定目標,實現科學可持續的農業生產。
未來無人駕駛農機的使用必然是大勢所趨。從機械化到無人化,把農戶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農機自動駕駛的進步不僅為農戶帶來了高效生產作業,同時也在逐漸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智能農機運用于農業生產,解放勞動力,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進一步助力農業的數字化轉型。
慣性傳感器在智慧農業的應用
慣性傳感器/IMU可以通過測量農機的三軸加速度、三軸角速度等參數,提供精確的姿態測量數據,幫助農機實現自主導航和智能決策。
具體來說,慣性傳感器可以在農機運行時實時監測機器的傾斜、搖擺、航向等狀態,并將這些信息傳遞給自動駕駛系統,讓系統根據實時的路面情況和機器狀況進行智能決策,調節農機的速度、軌跡和工作深度等參數,從而實現高效率、高精度、高質量的農業作業。
例如,在耕地作業中,慣性傳感器可以幫助農機實現精準控制,保證作業的深度和均勻性,避免對土地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在收獲作業中,慣性傳感器可以幫助農機實現穩定的行駛和收割,提高作業效率和質量。
原極科技獨有的農機行業專用傳感器融合算法算法:
原極科技自主開發的農機行業專用傳感器融合算法,可以利用慣性傳感器提供的數據,和GNSS導航信息深度融合,計算農機當前位置和姿態,顯著減低農機自動駕駛系統的開發難度,提高自動駕駛的精度。并且在多年的市場實踐中,得到了客戶的一致好評,并快速占領細分市場。
總之,農業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是必然趨勢,對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緩解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問題,以及解決全球糧食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慣性傳感器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為自動駕駛農機提供精確的姿態測量數據,加快農業數字化轉型進程。未來,隨著技術和市場的不斷發展,農機自動駕駛和慣性傳感器等相關技術的應用將會更加普及和成熟,成為中國農業發展的有力支撐。
本文地址:本文地址: http://m.xznet110.com/apply/d_1o4q1h61mqus1_1.html
拷貝地址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