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產業鏈總產值達到1萬億元,成為全省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其中包括以高檔機床、智能電工電器、自控儀器裝備等制造業為重點的千億元智能裝備產業鏈。
河北省將從四個方面發力,加快推進智能制造步伐。力爭到2020年,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達到1500個,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60臺。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65%,關鍵工序制造裝備數控化率達到52%。
為了加快推進“兩化”(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向全市征集智能制造試點應用項目。與去年相比,今年的征集主要側重于智能制造試點應用項目,智能制造產品與技術不在申報范圍內。
今后三年溫州市將重點在電氣、鞋革、服裝、汽車零部件、泵閥、電子信息等產業開展存量生產設備智能化改造。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和自動化控制等技術,對現有機器設備和生產流程進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實現“機聯網”,到2018年,爭取重點企業機器設備聯網率達30%以上。
縱觀各地制造業的品牌發展現狀,關鍵問題是在精神方面缺少契約精神、工匠精神、首創精神、團結合作精神,由此帶來信仰缺失、人才短缺、技術落后、組織老化、品牌流失等一系列問題。
到2020年,裝備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65%,關鍵工序制造裝備數控化率達52%。強化“互聯網+”裝備制造業,實施智能制造工程,發展以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為重點的智能裝備及智能化生產線,不斷推進以增材制造(3D打印)、智能網聯汽車、遠程環境監控終端等產業化。
2016年3月31日,工信部印發了《關于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2016專項行動的通知》,并下發了《智能制造試點示范2016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在總結2015年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的基礎上,繼續組織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2016專項行動。
山東發展改革系統作為互聯網+行動的牽頭部門,將立足建設智慧山東、網絡強省,加快構建“三體系一機制”,推動形成以互聯網+為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山東將積極推進國家智能制造試點,力爭到2018年,數字化裝備制造中心達到100個,智能示范車間達到100家。
全國政協將選取加快高檔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土地資源保護利用和土壤污染防治、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等重要問題,深入研究論證,提出對策建議。
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框架包括“智能裝備”、“智能工廠”、“智能服務”、“工業軟件和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5類關鍵技術標準以及10大應用領域在內的不同行業的應用標準。辛國斌表示,計劃每2-3年對《建設指南》進行修訂。
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重塑中國制造競爭優勢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智能制造裝備是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智能化、精密化、綠色化的基本工具,是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撐。
2015年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中國制造2025》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質檢總局、工程院等部門和單位聯合編制。為了讓廣大讀者進一步深入了解《中國制造2025》,《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
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舉國上下一片沸騰。作為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我們必須全方面的理解《中國制造2025》,這樣才能正確響應國家號召,為中國轉型貢獻自己的力量。
已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出臺在即,從工信部領導、起草人等處獲取的規劃主要框架和輪廓顯示,規劃有兩個實施階段、三步走戰略目標、四個堅持、五大重大工程、九大戰略任務,十個重點領域。
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開展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推薦的通知》(工信廳裝函〔2015〕204號)的要求和工作部署,為做好我市試點示范項目遴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