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蘇省節水辦發出通知,要求在全省非農業用水大戶中進一步推廣使用智能水表等計量設施,加強水資源管理,提高用水效率,減少用水浪費。
此次推廣使用的智能水表采用了PLC控制系統技術,用戶必須通過智能水表上的數字鍵盤輸入相應數據后,方能開啟水泵,為此,用戶必須提前對下月用水量予以估計,并到水利局交付相應的水費,領取密碼輸入智能水表后,才能取水使用,一旦用水戶用水超出交付過水費的用水量,智能水表就會自動控制泵站停止運行。據該省鹽城、南通等地用水大戶反饋的信息看,此種水表計量準確,自動化程度高,使用方便,為水資源動態管理、取水量監控、費用計收等創造了條件,取得了顯著成效。
智能水表等計量設施的選型、安裝、推廣是水資源管理的重要基礎工作,是實現水資源合理配置、利用、節約的重要手段。近幾年,針對取水計量設施計量不夠準確、使用不方便等問題,該省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做了積極探索,采取了以智能水表安裝使用為代表的先進取水計量手段,今年該省非農業取水使用智能水表的比例計劃達到30%。
為加快智能水表推廣,節水辦要求,各市縣要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做好智能水表推廣工作。各地要認真制訂規劃,逐步推行先交費后用水的管理方式。鼓勵取水單位積極使用智能水表,引導取水單位內部實行計量管理、計劃用水和合理用水。在推廣的起步階段,為促進智能水表安裝工作的順利進行,水行政主管部門將根據實際情況在資金上、政策上給予必要的支持。今后,新批準的地下水取水項目一律安裝智能水表。智能水表一經安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私自改裝、移動、拆除或者破壞。否則,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嚴肅處理,直至追究當事人的治安和刑事責任。
節水辦還要求各市縣在智能水表的推廣工作中,加強取水計量技術研究,不斷總結經驗,改進工作方式和方法,切實為取水單位搞好服務,同時強化水資源的科學管理。尚未開展智能水表推廣、使用的市縣要學習借鑒已有的先進經驗,盡早實現取水計量設施的智能化管理。
來源:中國水利報 5月29日
本文地址:http://m.xznet110.com/news/d_1nrusj6oals6d.html
拷貝地址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自動化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來源網絡如有誤有侵權則刪。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2017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江蘇46所高校新增111個本科專業,從2018年起招生。其中“機器人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人工智能方向專業大火。
江蘇省省長吳政隆在江蘇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江蘇省去年地區生產總值已邁入8萬億元臺階,未來將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推進智能制造,打造一批世界級先進制造業企業集群,推動江蘇制造向江蘇創造、智造轉變,江蘇速度向江蘇質量、效益轉變。
往來重慶和貴州辦理事務或旅游的朋友都知道,貴州省和重慶市地處中國西南腹地,這里的地形復雜,橋梁多、坡度大、隧道多,多以高原和山地為主,鐵路建設難度大。兩地由一條川黔鐵路相連,全程只有423.6km,卻要耗費10多個小時,這在江蘇安徽等鐵路發達省份,是想都不敢想的。渝貴鐵路的開通,有望結束這種漫長的旅程。
春節剛過,各地紛紛上馬一批重大投資項目,為全年經濟增長播下“種子”。其中,湖北、陜西、河南等地集中開工的重大項目總投資規模均達千億元以上,江蘇首批集中開工的重大項目總投資更是高達1.33萬億元。
改革開放以來,江蘇成為集聚世界500強制造企業最多的省份,這為制造業發展引入了強勁的動能與活力。當下這些巨頭們正在加速向智能化轉型布局,搶占新一輪競爭的制高點。
江蘇作為我國經濟、工業發展都走在全國前列的地區,在教育領域也始終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其中,在高校教學科研方向也一直緊跟國家發展改革的主節奏,比如響應“中國制造2025”和“工業4.0”,加大在機器視覺、智能制造等方向上的教學科研投入等。
江蘇多措并舉支持裝備制造業發展。江蘇省財政每年安排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10億元,支持省確定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節能環保、物聯網和云計算、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軟件、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和海洋工程裝備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關鍵技術、
面對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正在建設工業強省的江蘇如何適應,并實現轉型升級呢?昨天,全省經濟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南京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在新常態下,我省工業經濟呈現出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兩化融合水平提升等諸多亮點:預計去年全年全省規模工業增加值可突破3萬億元,增長9.8%,高于全國工業增速1.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