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特電機是量大面廣的基礎產品,因此也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競爭性行業。中國微特電機總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60%左右,但產品檔次不高。也就是說,中國是微特電機生產大國,但不是技術強國。
根據國家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計劃,近幾年微特電機行業所有制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國有企業目前普遍處境困難,或倒閉或處在改制過程中;民營企業逐漸崛起;外資企業成為中國微特電機行業的主體,他們幾乎壟斷了IT產業和高檔微特電機市場,并正在千方百計爭奪家電這個大市場。“微特電機行業呼喚民族英雄”一文,旨在分析中國微特電 機行業目前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方案,供企業和政府參考。
行業面臨多重挑戰
中國微特電機行業與發達國家比,整體上差距明顯,存在產品檔次、技術水平偏低,市場份額小,生產規模不大,生產自動化程度較低等等問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這個行業將遭遇更多的挑戰。
部分企業可能被淘汰出局。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后,外國資本將獲得“國民待遇”,過去對國有企業在稅收、投資、出口補貼等方面各種傾斜政策將逐步取消,國有企業又普遍存在體制和機制障礙,歷史包袱重、產品成本高、競爭能力低,將面臨淘汰出局的危險。
中國自主設計、生產的高檔微特電機產品會受到嚴重沖擊。中國微特電機高新技術產品在生產規模、生產成本、產品質量、技術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市場份額等方面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國外的高檔微特電機產品低稅進入后,會對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市場份額形成較大沖擊。
中低產品也面臨沖擊。隨著國外制造商將更多的工廠和設計、開發中心搬到中國,建立起更加高效的配送網絡,憑借其全球貨物流量獲得更低的價格,其產品競爭力進一步得到提高。國外制造商除了高檔產品處于明顯優勢外,其中,低檔產品也將對中國產品形成沖擊。
人才競爭更加劇烈。大量外資企業高薪聘用人才,與大學合作,開展基礎性的預先研究,有的還開辦大學,這些做法都是為了爭奪人才,人才競爭,會給行業帶來巨大沖擊。
政府要為民企發展創造條件
民營經濟對中國經濟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微特電機行業而言,民營微特電機企業已是民族工業的主導和支柱,起到支持國有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作用,同時也是抗衡制約外國資本,參與外國公司競爭,維護國民利益的生力軍。
從目前狀況來看,民營企業所面對的外部經營環境并沒有實際改變,在融資渠道、市場準入等方面仍受到不公正待遇,并不斷遭受一些非經營性損失。政府要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在產權、市場準入、融資渠道等方面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條件。
目前中國民營微特電機企業,在生產規模、產品質量、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與國外著名微特電機公司存在不少差距,要使民營企業迅速占領國內外市場,就必須加大資金投入,進行二次創業。為此,建議政府放寬民營企業信貸和上市融資政策。此外,政府可采取優惠政策,推動和促進國有企業閑置設備的利用。民營企業急需先進設備又無能力 購置,建議政府制定租賃閑置設備的政策或以折價分期付款方式轉讓給民營企業,對雙方都有好處;政府還應該制定優惠政策,促進大學、研究所與民營企業合作合資,提高民營企業的開發能力。政府還可考慮在民營企業的稅收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鼓勵產、學、研結合的經費。
海峽兩岸三地應加強交流、合作
近幾年,臺灣地區的微特電機行業有長足的發展,產品已從有刷電機發展到無刷主軸電機、精密步進電機、精密伺服電機等,其生產微特電機的制造設備和測試儀器,也具有相當高的水平;香港地區微特電機公司也相當多,其中有實力很強的國際著名的德昌電機有限公司,年產值近8億美元。大陸有人才、勞動力優勢,有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如能充分發揮海峽兩岸三地的各自優勢,聯合起來,共同開發產品和開拓市場,必將促進中國民族微特電機產業的發展,政府有關部門應該有意識地指導和推動海峽兩岸三地進行更深層的交流、互訪和洽談,促進彼此間了解、信任。
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
決定企業競爭勝負的是核心競爭力。可以說,沒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就沒有參與競爭的主動權;沒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普遍增強,競爭優勢就不可能持續發展。
目前中國微特電機行業,只有德昌電機有限公司規模較大,相當多企業規模不大,國際競爭中處在弱勢地位。隨著國外大企業間強強聯合的不斷出現,其競爭優勢會更加明顯。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業要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集團,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應該立足于全球配置資源,特別是要加強與大跨國公司(如萬寶至、三協、三洋、松下等)的合作,引進外國資金、技術和管理,借外力促進中國微特電機產業發展。
調整產品結構,提升產品檔次
中國是微特電機生產大國,但真正技術含量高的產品仍由國外企業生產。因此,中國微特電機行業要加大力度調整產品結構,提升產品檔次,才能擴大市場占有率。
要提升產品檔次,就必須抓緊做好企業技術改造工作,尤其民營企業肩負重任,更要加大投資力度。高檔微特電機產品是技術密集和高投資類產品,必須要有精密的加工設備、先進的測試儀器,其所用的零部件、原材料也要求質量好,一致性好。企業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如聘用國外專家當顧問,引進國外智力,提高開發創新能力,不斷推出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提高產品檔次,提高適應市場需求的能力;要有一支樹立經濟全球化觀念的銷售隊伍,除了鞏固現有的國內用戶外,要敢于瞄準國內獨資、合資公司的用戶市場,加大力度爭奪這塊過去被國外同行占領的市場。要主動出擊,到國外參展和進行營銷貿易活動,擴大知名度和影響。
走出國門辦企業
中國微特電機行業,不但要實施“引進來”戰略,同時也要敢于“ 走出去”。“走出去”是逐步形成中國自己的大型企業和跨國公司的重要途徑。微特電機企業應該向家電企業學習,敢于到國外辦企業,敢于與外資企業進行競爭。“走出去”辦企業,便于了解市場信息,開發生產當地需要的產品;便于引進所在國優秀專業人才;便于利用當地資源;便于占領當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