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廢鋼資源趨緊的狀況將會持續下去。明年依然供應緊張,市場看好。”這是德高鋼鐵公司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袁偉民先生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獨家采訪時所闡述的觀點。
袁偉民先生所在的德高鋼鐵公司上海代表處專門從事對中國及亞洲地區的鋼材和廢鋼等冶金爐料的銷售工作,對中國的廢鋼市場頗有研究。袁先生說,廢鋼是煉鋼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也是國際上公認的載能物資。在未來的幾年內,誰能控制廢鋼資源,誰就將控制廢鋼市常而廢鋼又是一種自然資源,產生的數量少,周期也長。比如一座鋼結構大橋,建成后往往要用上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大橋拆除以后變成廢鋼,這中間的時間很長。前蘇聯所用的廢鋼是在列寧時代所建立的建筑物或市政工程。在國外,一輛轎車的使用周期平均為3-4年,而一輛汽車所產生的廢鋼不多,何況現在家庭轎車的鋼材使用量在減少,而鋁、塑料的使用量卻在上升,鋼、鋁、塑料的比例為54%、8%、8%。這說明今后廢鋼的回收量將會越來越少。何況中國的汽車平均使用周期比一些發達國家要長得多,廢鋼回收的時間則更長。據悉,中國的鐵路貨車車皮將進行更新改造,約有3萬輛車皮被逐漸淘汰。每輛車皮約有20噸廢鋼,但有的單位將車皮改裝成活動集裝箱,看來要用作廢鋼還需要一段時間。目前,中國國內廢鋼的主要來源,一是鋼鐵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自產廢鋼(包括生產回收和非生產回收);二是工礦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加工廢鋼;三是社會生產、生活、國防等廢棄鋼鐵材料的折舊廢鋼,如報廢汽車、艦船、鋼結構橋梁與建筑等。然而,這些廢鋼資源顯然不能滿足中國年產鋼量在2億噸以上的煉鋼生產的需求量。
袁先生接著說,從總體看,目前中國的工業化程度還不是很高,廢鋼的產生量不大,要回收1萬噸廢鋼難度很大。而這幾年來,中國的鋼鐵工業發展很快,對廢鋼的需求量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去年中國新增鋼產量2992萬噸,今年新增的鋼產量又將超過去年,估計凈增長至少在3000萬噸以上,明年鋼產量的增長幅度還可能繼續上升。這幾年新建、擴建的煉鋼生產線都將投入生產,產量進一步釋放。據統計,2003年中國國內鋼鐵企業的煉鋼設計能力已達到(轉爐+電爐)2.47億噸,2003-2005年兩年間,煉鋼爐殼能力增加11900萬噸,煉鋼設計能力(轉爐+電爐)為3.66億噸,由此看來,對廢鋼需求將會逐年遞增,且增幅將會很大。所以,中國的廢鋼資源緊缺狀況不可能改變,缺口量仍然較大。
為彌補國內廢鋼市場的不足,這幾年中國進口廢鋼數量在急劇增加,據統計,2000年與1991年相比,中國的廢鋼進口數量增長了38倍,今年前9個月的廢鋼進口量達到670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7.03%,且70%的進口廢鋼將用于煉鋼生產,這就意味著中國鋼鐵工業全年所用廢鋼量的六分之一將來自國外,居世界進口廢鋼的榜首。但是,隨著全球鋼鐵生產形勢轉好,鋼產量增長,對廢鋼需求在增加,全球性廢鋼資源趨緊的局面正在形成。據專家的預測,今年全球的鋼材需求量將達到8.84億噸,比去年同期增長6.4%,而實際需求量可能遠高于這個數據,今年全球的鋼產量可達9.8億噸。明年的國際鋼材市場仍將看好,廢鋼的需求量還將增加。由此,世界上一些主要產鋼國家對廢鋼資源采取了控制政策。袁偉民先生談到,據他掌握的最新信息,烏克蘭已提高廢鋼出口關稅,俄羅斯很可能也會這樣做,以控制廢鋼的出口。土耳其每年的廢鋼消耗量約700萬噸,大都是向歐洲購買的,今年以來由于廢鋼資源緊缺,該集團在比利時鋼廠的電爐甚至不得不停產。
談到明年的中國廢鋼市場,袁偉民先生似乎很有信心,認為中國廢鋼市場前景廣闊,潛在的空間很大。袁先生所在的中國市場部每年向中國提供廢鋼40-50萬噸,都是無污染、無核輻射的高品位優質環保廢鋼,計劃在近3年內將把廢鋼供應量擴大到120萬噸。袁先生還提出,中國廢鋼資源緊缺,應該建立廢鋼的戰略儲備機制,否則,廢鋼價格的波動對鋼材成本及鋼鐵行業的競爭力都不利。建立廢鋼的應急儲備機制,也是時下廢鋼經營的一個模式。為此,袁先生所在的中國市場部將實施"工業原料應急援助計劃",計劃在中國建立廢鋼儲備基地,能儲備5萬噸的廢鋼供應量,發揮"蓄水池"作用,使德高鋼鐵公司的冶金爐料在中國市場越搞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