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相當多的城市缺水問題突出,截至2003年5月底,全國有11個省(市)的103座城市供水短缺,其中嚴重缺水城市占56%。很多城市的生產和生活用水陷入窘境,城市供水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與此同時,由于水污染控制的相對滯后,使得受污染的水體逐年增加,更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據統計,2002年我國城市污水排放量已達338億立方米,但大部分未經有效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由于水體環境的污染,我國南方多水地區已經呈現水質型缺水的趨勢,一些城市面臨“有水難用”的困境。在北方,不少城市受到資源型缺水和水質型缺水的雙重困擾。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嚴重已經成為制約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雙刃劍。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水資源短缺與用水需求不斷增長的現實越來越嚴峻地擺在我們面前,惟一的出路就是提高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和開辟新水源。
國內外的實踐經驗表明,在長距離引水、海水淡化、雨水利用等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各種可能的途徑中,再生水資源的利用由于具有保證率高、成本低、距離用戶較近等優勢,成為城市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率、緩解水資源短缺矛盾、減輕水體污染的有效途徑之一。城市污水經過深度處理后,可替代優質水,用于農業灌溉、工業生產、城市景觀、市政綠化、生活雜用、地下水回灌和補充地表水等方面。應用先進的膜技術,可生產達到飲用水標準的再生水。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在這方面開展了大規模的生產應用,將優質再生水用作電路板加工過程中的超純水、工業生產中的工藝用水和空調冷卻水,也在嘗試將部分再生水送入水庫,對原水水源進行補充,有效地緩解了部分缺水矛盾。可見,污水再生利用是緩解城市水資源短缺,促進水資源良性循環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作也已經啟動,國家和地方都開展了相關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北京、天津、新疆、西安、合肥、大連、青島、鄭州等地積極開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在制定地方污水再生利用規劃和管理措施發展再生水用戶等方面積累了較好的經驗。
科學的決策
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全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經驗交流和技術研討會”上指出,各地在制定城鎮節約用水發展規劃中,一定要重視污水再生利用這一有效途徑,將再生水作為水資源的組成部分,直接納入城鎮用水供需平衡中,實行綜合管理。
建設部在給國務院的報告中提出:我們日益強烈地意識到,發展城鎮污水回用、實現污水資源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如果占城鎮供水總量80%的污水,經過處理后的70%能夠回用,將意味著城鎮可用水量增加50%以上。
同時,建設部有關部門還將關注的焦點集中到如何估計污水深度處理(達到生活用水標準)的投資和運營成本、深度處理后的污水能否達到飲用水的標準并實際上作為飲用水使用,如何制定有關水質的規范和標準,如何對待集中處理與分散處理的關系等問題上。在美國加州的幾個城鎮考察調研了污水回用情況后,有關決策部門提出:
第一,污水處理應由單純的污水處理達標排放,逐步轉向水的綜合循環利用(不是狹義的工業用水的循環利用),污水處理工廠要逐步變為“水回用工廠”,這是發達國家的發展趨勢,是節水的需要,更是生態保護的需要。盡可能擴大水的循環利用規模、盡可能減少遠距離調水量,是保障可持續發展的正確選擇。國務院確定的南水北調工程“務必做到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方針,是完全正確的。
第二,污水經過深度處理后,完全可以達到甚至超過飲用水的標準。多年來,美國對于污水處理后的間接飲用水(回灌地下飲用水源)進行了長期監測,沒有發現對人體健康的任何可探測到的不利影響。美國之所以采取將處理后的回用水打入地下飲用水源或水庫作為間接飲用水,而未直接作為飲用水,主要是考慮到公眾的心理因素。
第三,隨著技術(主要是膜技術)的發展,污水深度處理的關鍵——高分子膜材料的價格已經下降了約90%,并在進一步下降,從而使“水回用工廠”的建設和遠距離調水相比,具備了現實的經濟可行性。在中國,雖然污水的處理達標排放任務還十分艱巨,但因缺水而長距離調水的任務也十分繁重。在某些地區,如果將污水處理與回用結合起來,從而減少甚至避免長距離調水,可能在經濟上更為合理。
第四,污水回用目標不同,深度處理的要求就不同,因而必須盡快制定各種用途的回用水質標準。建設集中或分散的污水處理回用設施,應根據回用水的用途、供(排)水管網的狀況等因素,進行兩種方法的成本效益比較分析,具體研究確定。為此,也應盡早確定具體的技術政策。
第五,對我國而言,“水回用工廠”的建設,關鍵在于水價調整到位。建設部將污水回用工作,作為節水的重點。近期主要抓了兩件事情。一是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污水回用的技術規范(特別是水質標準)和技術政策;二是組織實施污水深度處理后回用的示范工程,爭取盡快取得經驗,普及推廣。
國務院領導歷來十分重視城市節水和供水安全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曾培炎副總理強調,解決城市水資源短缺,應把節流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用好水價杠桿。并要求國家發改委、建設部要用價格杠桿,充分利用回用水。溫家寶總理在給建設部的批示中強調,污水處理和回用,不僅是城市環境建設的基礎性工程,而且是水資源綜合利用和節水的重要措施。必須把污水處理和回用作為城市建設的重點,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規劃,分步實行;從我國具體實際出發,借鑒國外經驗。首先,要研究制定污水處理和回用的技術規范和技術政策;其次,要通過改革建立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第三,搞好試點示范工程。
政策的制定
“十五”其間,在科技部支持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政策、標準、技術研究與示范”課題列入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目前建設部正在組織開展相關政策、標準和技術研究與示范工作。其中,天津經濟開發區污水再生利用綜合研究與工程示范,在借鑒發達國家成功經驗和科技成果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的實際需求和水環境特點,率先采用膜技術生產高質量的再生水,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擴大再生水的用水渠道,制定了保障供水安全的技術規程,部分替代優質水水源,有效地緩解了當地的缺水狀況。
與此同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相關的技術標準規范不斷完善。2002年以來,國家陸續頒發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類標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水水質標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觀環境用水水質標準》、《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規范》、《建筑中水設計規范》等技術法規,規范了污水再生利用設計工作,也為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提供了依據。但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人對水資源的憂患意識和再生利用意識不足,導致某些地區污水再生利用缺乏相當的鼓勵和扶持政策。現在很多城市在解決缺水問題時,往往采用開發新水源、跨流域調水和開采地下水等傳統的方式,對污水再生利用作為城市補償水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由于缺乏促進污水再生利用的政策、措施,結果是一方面城市用水緊張,另一方面本可以使用再生水的園林綠化、市政環衛、生態景觀卻在大量使用十分緊缺的優質水源,出現了一些不合理的現象。
因此,當務之急應該建立、健全再生水資源利用的法規體系,對再生水資源利用設施的運行監督、違反管理條例的處罰措施等內容做出規定。同時完善各類用途再生水的水質標準體系,制定相關的安全技術標準,確保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實施。應從政策上明確規定,不得使用未經處理的污水進行灌溉;同時要對某些企業單位的用水行為進行限制,規定凡是能夠利用再生水的地方,不得使用自來水;城市各項用水中能夠使用再生水的,必須使用再生水。
我們提倡把再生水列入未來城市總體發展規劃中,進一步體現發展循環經濟、建立節水型城市的先進理念,這對緩解我國水資源缺乏的局面,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將大有裨益。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自動化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來源網絡如有誤有侵權則刪。
“十小”落后企業包括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型造紙、制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砷、煉硫、煉油、電鍍、農藥等。河北還將集中治理工業園區和工業聚集區水污染,到2016年底前,河北省所有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即將于今年汛后通水運行。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環保司副司長范治暉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來,為保障水源地水質安全,我國在丹江口庫周各縣及上游省轄市大力推進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開展重點企業污染點源治理,成效顯著。
上海白龍港污水廠擴建二期污泥處理工程是上海市2012年度重點工程,作為白龍港污水廠擴建二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解決白龍港擴建80萬m3/d污水處理能力后產生的污泥出路。主要內容是在污泥處理區原預留空地上新建4座重力濃縮池、1座配泥井、濃縮機房、除臭風機房等構筑物,配套污泥濃縮系統內的全部工藝、機械、電氣、
山東省威海市初村鎮污水處理廠已經投入使用的一組污水處理設備正在不停運轉,不遠處正在施工的二期工程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污水處理廠處置污水時產生的副產品污泥,被列入國家松花江流域治理規劃的全市污泥處理中心項目。
3月29日,力控科技武漢地區“智能科技,力控環保”主題研討會圓滿結束!本次培訓班受到各界人士的廣泛參與,總共邀請到40家單位,有60多位工程師親臨現場。
近日,和利時驅動公司成功中標吉林省柳河縣污水處理廠電器、自控、儀表設備采購項目,且項目采用公司自主PLC產品——LK冗余系統。柳河縣污水治理工程是國家“十一五”期間松花江水污染防治規劃項目,項目建成后,可以減輕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狀況,改善柳河縣自身水環境及完善城市排水管道系統,處理能力達到2萬噸/日。
昆明西山區要建20座再生水利用設施,以加強再生水的管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