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業如何
發布時間:2004-06-21
來源:中國自動化網
類型:
產業分析
人瀏覽
就在中芯國際上市前后,全球半導體業出現了許多怪事。先是出現了一種論調,認為中國的半導體業發展將造成全球的產能過剩,從而引起下一輪衰退。又一種論調認為,目前中國的芯片行業整體復蘇還未到來,芯片制造企業產能擴充過快將產生泡沫。但這一觀點受到中芯國際董事長兼CEO張汝京的反駁,他認為2004年中國內地半導體企業資本支出金額估計約為34億美元,比較美國半導體企業預計的114億美元,堪稱小巫見大巫。
緊接著,臺積電在“適當時機”向美國法院提起對中芯國際的訴訟,偏偏是在中芯國際上市路演的前幾天。在中芯國際上市的當天,美國政府正式向WTO組織提出指控,稱中國相關芯片產業的“18號文件”違背了WTO的貿易規則。接下來,我們就會發現,上述言論和事件對于我國半導體產業產生了不利影響。中芯國際的股價不斷下滑,而華潤上華、華虹NEC、上海宏力企業等不得不推遲了上市時間表。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中芯國際為代表的企業實現上市,為什么會引起如此大的反應呢?原因很簡單,作為向中國出口的第二大產品,美國當然不希望你自身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壯大。然而,市場的規律并不是任人來左右的,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在背靠巨大市場的有利條件下,迅速發展壯大是不可阻擋的事實,雖然這是某些人并不愿意看到的。來自Gartner公司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三大和發展速度最快的芯片市場。2004年中國芯片市場將增長30%,達到380億美元,而這一市場目前仍有八成左右依賴進口,因此我國芯片制造企業成長空間十分巨大。
同時,全球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提升也為我國半導體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因此,抓緊在今年內完成上市,以實現及時籌資、擴充產能、占領市場份額的目標,已成為中國內地有規模的芯片企業必須完成的任務。上市是目前我國半導體企業解決融資問題的最好渠道,然而到哪里上市更為有利呢?
目前好像只有兩個選擇,紐約和香港。中芯國際上市引起的種種怪事,讓國內的半導體企業對在紐約上市畫上了一個問號,香港似乎成了最優的選擇。我國的半導體企業上市,關鍵是要選擇好時間和地點。選擇香港是上策,華人對中國企業有很深的了解,即使在紐約上市的企業,好多資金還是華人的投資,另外香港的資金很充足,管理體制比較完善。納斯達克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去處,因為那里的投資者并不了解國內公司。而最近的幾則新聞,也讓國內的半導體企業欣喜。英國和加拿大的幾個證券交易所相繼在中國設立了辦事機構,目的就是吸引有實力的企業到那里去上市。也就是說,目前我們可以有多個選擇,并不一定非得到紐約去。
然而,我國半導體產業真正發展壯大的關鍵還不在于是否能上市。在成功上市之后,中芯國際可以說松了一大口氣。但中芯國際成功上市只是站住了一只腳,它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市場拓展問題,即拿到更多的訂單,拿到更多的市場份額,維持住贏利。的確,擁有良好的業績支撐,企業才能真正實現良性循環,得以健康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自動化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來源網絡如有誤有侵權則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