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大學、先鋒、三菱化學和日本羅姆公司組成的研究小組日前宣布,成功開發出了具有EL發光功能的有機晶體管。與過去分別使用有機EL元件與晶體管的有機LE面板相比,具有可大幅削減元件數量的特點。發光的外部量子效率約為0.8%,“對于手機等終端的顯示屏而言,亮度足夠”(該研究小組)。
就像過去的有機晶體管可利用柵極電壓調整漏極電流一樣,這次的有機發光晶體管可利用柵極電壓控制晶體管的EL發光量??衫脰烹姌O的電場,控制通過源極與漏極注入到有機半導體層的電子與空穴的再結合比例,改變發光量。據介紹,是通過新的有機半導體材料設計、攙雜材料的最佳組合,以及電子注入電極的開發而實現的。通過改進攙雜材料,能夠實現各種EL發光顏色。
除此之外,該研究小組還開發并發布了熱膨脹率較低的柔性透明底板。利用直徑不足100nm的透明納米纖維,強化了透明聚合物材料,結果在柔性的基礎上,不僅實現了平行光線透過率超過85%的高透明性,還實現了與玻璃同等的低線性熱膨脹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