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慶勘探開發研究院創新勘探思路,加大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的攻關和創新力度,加快了甩開勘探步伐。
2月4日,大慶勘探開發研究院有關人士向記者介紹這個院去年取得的六大勘探成果:
———深層天然氣勘探再獲歷史性突破。去年全年部署探井15口,完鉆13口,6口井新獲工業氣流。徐深6井日產氣52萬立方米,徐深2井、徐深4井、徐深5井及開發評價井徐深1—1井相繼鉆探成功,標志著營城組礫巖層勘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徐中構造帶新增天然氣控制、預測地質儲量758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展示了1000億立方米儲量規模的良好前景。
———中淺層精細勘探成果不斷擴大。去年全年部署探井30口,已完鉆30口,探井成功率達到100%。通過不斷深化勘探對象的再認識,在太東地區葡萄花油層發現并整裝提交石油預測儲量5915萬噸;古龍南地區葡萄花油層含油面積進一步擴大,整體上形成了以葡萄花油層為主的連片含油趨勢,明確了5000萬噸級儲量目標,成為下一步提交預測儲量的重要地區。雙城地區新增控制、探明儲量2164萬噸,在齊家北地區提交石油預測儲量3406萬噸。
———海拉爾盆地滾動勘探步伐加快。首次系統厘定了海拉爾盆地地層層序界面和地層層序格架,建立了盆地不同演化期的層系和體系域模式。通過加強油層保護技術攻關,解決了凝灰質儲層壓裂過程中的水敏問題。在蘇德爾特地區提交石油控制儲量6140萬噸。同時,向北甩開鉆探4口井,3口井獲得工業油流,新增石油預測儲量736萬噸。
———外圍盆地勘探又見好苗頭。利用多種綜合物化探技術和斷陷盆地層序地層學理論,加強前期評價,進一步優化外圍盆地勘探,積極探索新區新領域。2004年,優選了三江盆地、羌塘盆地作為重點勘探目標,并加大甩開力度,見到了好苗頭,濱1井鉆遇到較厚的暗色泥巖,初步評價石油資源量為3.8億噸,天然氣資源量為577億立方米,可望形成新的戰略勘探接替區。
———地震資料處理解釋水平不斷提高。疊前地震資料處理技術全面進入工業化生產階段,去年全年處理資料1047平方公里。高分辨率地震資料處理技術,實現了從地震采集監控、高分辨率處理、資料解釋到巖性油藏識別的一體化工作流程,并實現了處理系統從工作站到微機集群的過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全年處理二維地震資料4000公里,三維地震資料925平方公里(滿覆蓋)。
———油氣藏地球化學分析研究成效顯著。發展完善了油層產量配比動態檢測、巖石熒光薄片及含氮化合物分析技術,實現了6層合采油井產量分層動態監測,在大慶采油一廠、四廠的應用中取得了較好的監測效果,并推廣應用到聚合物驅和三元復合驅,實現了對各類油井的分層產量監測。建立了激光共聚焦分析測試技術,為深層特殊儲層微孔微縫研究提供了新手段等。
這六大成果又一次擴充了大慶的石油資源,為創建百年油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center]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報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