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科技廳組織海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工學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所、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加工研究所等單位的有關專家,在海口對海南農墾總局重點科技項目“天然橡膠凝塊與集中加工技術開發”進行驗收。專家組認為該項目完成了膠乳分散凝固、凝塊運輸、凝塊干含量測定和凝塊集中加工工藝的研究,初步形成了橡膠加工新工藝,對海南省天然橡膠集中加工和布局調整將起到促進作用。
長期以來,我國天然橡膠加工業以鮮膠乳為原料的加工工藝,在一定程度上難以適應橡膠集中加工的要求,其產品的物理機械性能也難于適合我國輪胎工業子午化的新形勢。改變橡膠加工原料的物理形態等新工藝,生產符合包括子午胎在內的橡膠制品技術要求的標準膠,是當前我國天然橡膠加工的重大課題之一。
由農業部天然橡膠質檢中心、海南農墾中心測試站承擔的“天然橡膠凝塊與集中加工”項目是農業部亞熱帶作物專項事業經費項目和海南省農墾總局重大技術推廣項目。該項目將膠水凝固從橡膠加工廠提前到收膠站或橡膠園進行,采取的方法是用傳統的無機鹽膠乳凝固劑代替無機酸,實施人工凝固,制成標準化凝塊的此新工藝,既可生產優質的標準膠,也可降低加工原料的早保、運輸費用,有利于原料的長距離運輸和橡膠的集中加工。
該項目于2004年5月至10月,在晨星、紅明、公愛、紅林等農場進行實驗,對膠乳凝固技術、凝塊的進廠驗收、運輸、加工工藝及產品質量等環節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開發,并用新工藝凝固的膠塊在3家橡膠加工廠試產了100噸標準膠。經過試驗表明,新工藝有如下優點:在收膠站改用鹽類凝固劑凝固膠乳,不用加氨、加酸,每噸干膠可降低凝固成本63.3元。與現行5號標準橡膠加工費相比,每噸干膠節約加工成本35元左右。膠水在收膠站凝固后可統一貯放3—4天,運輸量將減少40%。膠乳變為凝塊后集中加工,有利于加工廠統籌安排,提高了加工設備利用率。產品的質量明顯提高,拉伸強度高達23—27MPa,門尼粘度值達80個單位以上,達到全鋼子午線輪胎的要求。收膠站排出的乳清經收集發酵可產沼氣,且沼液含有大量的氮、鉀、磷等養分,是較好的農作物水肥。
海南省農墾總局副局長符孟彪參加了會議并講話。他要求省農墾中心測試站要進一步研究解決橡膠分散凝固、集中加工中存在的一些具體問題,強調要繼續擴大試驗面,在取得成功的基礎上,再作進一步推廣。
海南省農墾總局科技處、農林處、計劃處、財務處、工業處等部門的有關負責人,部分農場的領導、橡膠加工廠負責人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