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規劃示意圖
長沙在中部崛起戰略中再次面臨重大機遇——國家擬在長沙布局建立一個年銷售收入達800億元的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昨日,國家發改委委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對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的總體發展規劃進行評估,表明國家對建立該基地的認定工作進入審批程序。
2002年,國家發改委發布《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發展指導意見》,擬規劃布局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省發改委為此組織省、市有關部門和瀏陽生物醫藥園編制了《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總體發展規劃》。去年8月,國家發改委確定將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列為國家在中西部地區重點布局的生物產業基地之一,此后,《規劃》不斷得到修改完善。
按照《規劃》,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以現代中藥和生物醫藥為產業特色和發展重點,以岳麓山大學科技帶為產業鏈上游技術平臺核心區,以瀏陽生物醫藥園為產業鏈下游產業化核心區,實施“2283戰略”,即:建立我國中西部地區專業化技術創新和專業化技術服務兩大支撐體系;促進形成現代中藥和基因制藥兩條高新技術產業鏈;重點發展優勢中成藥及功能保健食品、標準化中藥提取物及中藥生產自動化系統、現代中藥飲片、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因診斷及基因藥物、模式生物、胚胎干細胞及納米生物藥物、醫藥物流八大產業領域;著力打造組合生物合成與天然產物藥物、現代中藥產業化關鍵技術開發、基因藥物規模化制備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三大專業化公共平臺。基地以長沙為中心,以株洲、湘潭為拓展區,輻射全省及周邊省市。
據介紹,到2015年,基地將累計投入200億元,實現銷售收入800億元,年均增長25%。基地將培育10個左右安全、高效、穩定、符合國際質量標準的現代中藥產品,爭取8~10種基因藥物產品投入市場,部分進入國際市場,培育3~4個年銷售額達到50億~100億元的大型醫藥企業集團,使基地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現代中藥和生物醫藥技術現代化水平最高、科技轉化最快、資源配置最優、產業規模最大、國際競爭力最強、經濟效益最顯著的生物產業基地。
繼深圳、長春、石家莊之后,我國第4個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將落戶長沙。受國家發改委的委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昨日對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規劃進行了評估。
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規劃以現代中藥和生物醫藥為產業特色和發展重點,以岳麓山大學科技帶為產業鏈上游技術平臺核心區,以瀏陽生物醫藥園為產業鏈下游產業化核心區。
基地將實施“2283”戰略,即建立兩大支撐體系,兩條高新技術產業鏈,重點發展八大產業領域,著力打造三大專業化公共平臺。基地將以株洲湘潭為拓展區,輻射全省及周邊省市。預計到2015年,基地將累計投入200億元,實現銷售收入800億元,年均增長25%。
目前,長沙市已經成立以市委副書記、市長譚仲池為組長的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領導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