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天津大學舉辦第四屆生物醫學光子學和成像技術國際會議,吸引了來自世界16個國家和地區國內外專家,就生物醫學光子學和成像技術研究領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研討。
此次會議是環太平洋區域的國際會議,主要討論光學、光子學和成像技術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該會議是亞洲地區一流學術水平的會議,已成功舉辦過3屆。會議得到了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支持,宗旨是將不同學科范圍內從事生物醫學光子學方面研究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團結起來,在基礎研究、儀器開發和應用技術等多個方面促進該新興學科的發展。
會議邀請到了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倫敦大學學院(UCL)副校長、國際著名生物光學專家D.T. Delpy教授,美國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光學醫學成像實驗室的Lihong Wang教授等生物醫學光子學領域多位世界著名學者。我國研究者廣泛參與,并將中國近年來在生物醫學光子學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充分展示給與會代表。
此次會議的召開為我國研究者提供與本領國際頂尖學者充分交流的良機,加強了我國和世界著名研究機構的交流和合作,必將有力地促進我國生物醫學光子學研究的進步。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自動化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來源網絡如有誤有侵權則刪。
本次大賽旨在吸引更多學生了解虛擬儀器技術,為明年將要舉辦的全國虛擬儀器設計大賽打下基礎。
2005年12月21日下午三點,天津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圖爾克獎學金”頒獎儀式正式在該校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激昂的樂曲聲中,一群群青春洋溢的學子不斷涌入頒獎會場。無論是獲獎得學生,還是前來觀禮的學子,無不表現出非比尋常的熱情和強烈的好奇:是什么樣的人成就了圖爾克中國的今天?是什
天津大學機械學院王樹新教授主持研發的醫療機器人系統近日通過專家鑒定。這個名為“妙手”的醫療機器人系統,可以完成直徑為1毫米以下的微細血管的剝離、剪切、修整、縫合和打結等各種手術操作。“妙手”還具有力感覺功能,醫生在手術操作中能夠通過它感受到手術對象對醫療器械的反作用力,從而有效避免機器手手術操作中的
天津大學機械學院王樹新教授主持研發的醫療機器人系統近日通過專家鑒定。 這個名為“妙手”的醫療機器人系統,可以完成直徑為1毫米以下的微細血管的剝離、剪切、修整、縫合和打結等各種手術操作。“妙手”還具有力感覺功能,醫生在手術操作中能夠通過它感受到手術對象對醫療器械的反作用力,從而有效避免機器手
天津大學今年榮獲市自然科學一等獎的一項科研新成果,能進行故障發生前的預測,并找出最佳解決方案。 電力系統是國家的重大基礎設施,由于這一系統十分龐大,包括連接著發電廠和用電戶的輸電線等設備往往跨躍幾千里,覆蓋許多地區,因此一旦某一個電廠或某一臺發電機、某一個變電站發生故障,
5月10日,由中國工程院、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主辦的2017智能制造國際會議在北京正式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會上作了題為“深入推進智能制造,加快培育全球經濟發展新動能”的主旨報告。他強調,要積極主動適應智能制造發展趨勢,在良好開局基礎上,加快培育智能制造發展生態,推動智能制造深入發展。
7月6日至9日,作為山東大學110周年校慶系列學術活動之一,由山東大學主辦的第四屆電力改革與新技術國際會議(簡稱:DRPT2011)在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學術交流中心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就現代電力市場、電力工業可持續發展、創新性等主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大會主席、山東電力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張方正和山東大學黨委副書
電氣工程學院重要國際會議參考目錄(前3欄中英文對照) (序號次序不代表重要性次序) 序號 國際會議名稱 會議周期 所屬國際學會 (學術組織) (一級學會/分會) SCI,EI,SITD 收錄情況 權威性的文字說明 1 CEFC(Biennial IEEE Conference on Electromagnetic Field Computation)
2009年11月16-17日制造效率國際會議暨中瑞精密制造技術中心揭牌儀式的成立在廣東工業大學隆重舉行。本次會議由廣東工業大學主辦,瑞士南方應用科技大學和持續創新計算機集成制造研究院協辦。支持單位分別有: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廣東省科協、廣東省數控機床與基礎裝備總體專家組、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廣州市科技局、東莞市
本網訊:中外300余名學者與會,充分交流國際水泥與混凝土最新發展及成果。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協會會長、中國硅酸鹽學會理事長張人為致詞 9月19日,第六屆水泥與混凝土國際會議暨CANMET/ACI混凝土技術可持續發展國際會議在古城西安隆重開幕。會議
第六屆水泥與混凝土國際會議(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ement & Concrete)與混凝土技術可持續發展國際會議(CANMET/AC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crete Technolo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定于2006年9
由韓國智能建筑學會主辦,以“構筑環境”為主題的智能建筑國際會議日前在韓國漢城舉行。 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顧問許溶烈率建設部建筑智能化技術赴韓考察團一行17人參加了會議。作為大會主題報告人,許溶烈做了題為“中國智能建筑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的發言。大會另外兩項
從中國科學院電子學所得知,第16屆固態傳感器、執行器與微系統國際會議將于2011年在北京舉行,此次獲得最高學術會議主辦權標志著我國傳感技術領域的發展水平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 固態傳感器、執行器與微系統國際會議(簡稱Transducers)是國際傳感技術領域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