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田勘探電磁感應模擬技術的成功體現:便攜式電磁勘探儀
發布時間:2006-03-16
來源:中國自動化網
類型:
行業資訊
人瀏覽
日前,長江大學接到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賀電,該校的"電磁方法在鄂西山區油氣勘探中的應用研究"獲該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電磁測地技術成為"探寶"利器。尋找油氣田的傳統方法是地震勘探,但是在復雜地質區域,這種方法卻很難奏效。因此,研發新的測地技術成為地質學家十分關注的課題。 長江大學胡文寶教授率領的科研團隊另辟蹊徑,深入研究無人涉足的油氣田勘探電磁感應模擬技術,終于研發出電磁測地技術這一新的測地利器,并設計出了被譽為"電磁眼"的便攜式電磁勘探儀。
該技術利用大功率電流向地下發送電脈沖,用組合裝置接收地下目標產生的散射場,從而獲得影像資料。采用電磁測地技術勘探地下"寶藏",不會受到地形復雜的影響,也不需要導線連接,勘探距離可達幾百公里,探測地下深度可達幾十公里,獲得的影像資料可以清晰地表明地球內部構造,不僅精度高,而且省工省時。 這一技術在南方碳酸鹽巖地區進行了國內首次油氣田勘探,應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節約勘探成本3.4億元;東方地球物理公司應用該技術后,勘探成本節約了2.355億元;在鄂西山區采用該技術找水時,摸清了該地區溶洞和裂隙帶分布狀況,成功的確定了井位。目前,這一測地技術還在長江堤防的質量檢測、病險水庫隱患探測等方面獲得成功應用。專家認為,電磁測地技術的成功研發,為精確勘探地下"寶藏"找到了新途徑,具有很大應用價值。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自動化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來源網絡如有誤有侵權則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