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康樂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白植河從美國紐約回到溫州。此行赴紐約是他第二次走進聯合國總部,與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官員一起,就康樂進出口獲得聯合國采購發電機組訂單的第一次履行合同情況,進行磋商。第一批用于蘇丹的價值400萬美元的70臺/套發電機組定于8月底交付。
6月19日,康樂進出口公司與聯合國采購司簽下了正式的電子合同,拿到了為期3年、總值3400萬美元的發電機組訂單。這是迄今為止國內企業直接向聯合國總部供貨的最大一筆業務。據了解,2004年中國直接向聯合國采購機構出口金額只有3000萬美元。去年9月白植河第一次到聯合國總部采購司答辯時,采購司的一位女官員告訴白植河,“你是第一個走進聯合國總部采購司簽約的中國商人。”
7月10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發展組,向浙江省外經貿廳發來明傳電報,通報了聯合國與浙江康樂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簽署發電機組采購合同的情況,希望他們在康樂集團履約期間給予必要的協助。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一等秘書賽國華昨天告訴記者,“浙江康樂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此次成功獲得聯合國采購發電機組訂單,是我國第一次進入聯合國發電機組采購行列,我們對此感到由衷的高興”。他還說,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前幾天剛向我國外交部和商務部匯報了康樂拿到聯合國總部采購司訂單的有關情況。
“就知道是你們溫州人做的!”
老白,這位普通話中帶閩南話口音的中年男子,很難想象他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然而,也正是得益于他良好的英語功底,為他在外貿事業中如魚得水、屢創奇跡奠定了基礎。
記者第一次見到老白,是在阿聯酋迪拜康樂進出口設在當地中國商城的經營窗口。與當地其他溫州商人店鋪不同,這里沒有擺滿樣品,沒有帳簿,有的只是幾臺電腦,和幾名大學生模樣的年輕人。愛穿白襯衫的老白說,他們主要開拓石油機械產品,把這里作為一個窗口,向周邊國家輻射。
在記者眼中,40多歲的老白不同于以往認識的外貿商人。他對外貿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旺盛的拼搏精神,更秉承了溫州人身上一貫敢為人先的品質。他笑著告訴記者,國內一家企業得知浙江有一家外貿公司拿到聯合國總部采購司大訂單的消息,到處打聽是哪家企業。最后找到時,他們說了一句話,“就知道是你們溫州人做的!”
老白是平陽縣騰蛟鎮人,從小在洞頭長大。1981年,他從原平陽師范學校英語專業畢業。這是當時溫州地區僅有的兩家有英語專業的學校之一。因為知道中專學歷的不足,老白特別注重學習充電,曾在上海外貿學院學習兩年,如今他還拿到了澳門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碩士的學位。
溫州外貿行業的奇才
中專畢業后,老白被分配到洞頭北岙中學任英語教師。1988年,正是改革開放初期,老白被洞頭縣外貿公司以專業人才身份從學校調了過去。1990年,他擔任洞頭縣對外貿易公司經理。在這里,老白有了他一生中的開山之作———打開了洞頭羊棲菜和海藻酸納產品的出口之路。這兩個產品,至今仍是洞頭外貿出口的重要項目。
老白至今還記得剛當外貿業務員時的情景。當時的外貿公司還做著省外貿公司“收購站”的活,老白戴著草帽跟著漁船出海收購漁民海貨,第一次上船站都站不穩,一手按在漁船發燙的排氣管上,燙得吱吱叫。從書生到外貿員,從基層干起的老白對外貿的整個流程可謂爛熟于心。
此后,老白在溫州外貿行業得心應手。1992年,他擔任溫州包裝進出口公司分管業務的副總經理,幾年間公司的出口額不斷上升。1998年,他任成功集團進出口總經理,負責進出口業務,出口額從他剛進公司時的238萬,到離開時的3500萬美元。2003年,康樂進出口進行重組,他又擔任董事長。
發現差異性,尋找競爭優勢,做別人目前無法做到的事情,老白說這是他成功的秘訣。也正是這個想法,讓老白把眼光投向了聯合國采購這塊大蛋糕。而更直接的誘因是,幾年前在迪拜,老白曾與聯合國總部采購司官員面對面接受培訓,這讓他真正有了接觸聯合國采購核心的機會。
到聯合國吃“第一只螃蟹”
今年6月28日,國內上市公司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重要合同公告稱:“6月21日公司與浙江康樂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簽訂合同,其向公司采購發電機組,主要供聯合國維和部隊使用,合同金額20108萬元人民幣。”公告發布后,G泰豪的股票一路走高。
泰豪是此次與康樂進出口合作的3家生產廠家之一。聯合國是全球采購量最大的政府組織,去年全球采購量達70億美元。因為復雜的操作程序和規則,中國的供應商極少加入到聯合國供應商系統。聯合國發電機組項目的采購業務從1981年開始,每年業務金額都在3000萬美元以上。此前該項目一直被歐洲發達國家所壟斷。
從投標、答疑,到答辯、樣機測試、第三方檢驗機構的確認,為了吃下聯合國采購這“第一只螃蟹”,康樂經受住了聯合國方面極其嚴格的技術審查和資格認定,最終獲得了這份來之不易的合同。
最難的和最幸運的
老白說,讓聯合國總部采購司官員對康樂的態度從懷疑轉變到贊賞,他們走得非常艱難。與一般貿易不同,招投標業務需要對產品的專業知識、產品的國際行情爛熟于心。得知聯合國采購內容后,老白親自帶隊,跑了大連、深圳、南昌等地十幾家國內著名的發電機組生產廠家,尋找行內最合適的企業。
完成聯合國采購工作過程中,最難的是什么?老白說,是雙方的溝通了解。記得答疑時,因為一個儀器上的專業術語溝通存在障礙,雙方商談多日無果。原來,聯合國方面要求發電機組儀表顯示為指針式的,而我方提供的是液晶顯示式的。后來聯合國方面找了個香港人與他們溝通,對方說是類似于CLOCK(鐘表)的東西,這才豁然開朗。
聯合國總部采購司對產品質量和資格認定極其嚴格。第一次進聯合國總部采購司答辯時,單官員就坐了6位。得到聯合國總部采購司認可后,聯合國官員在結束考察后對老白說,你們很LUCKY(幸運),一定要珍惜難得的機會。
下一步,老白又把目標瞄向了聯合國采購的另一個大項目———總值1.2億美元的聯合國多國維和部隊的軍用帳篷,以及工作生活房等。老白說,康樂已經投出了標書,并且已進入答疑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