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出門,你有沒有碰到過不知道該往哪走或者是找不到地方停車?城市行路,你有沒有因為不清楚禁左或單行的規矩吃了罰單?
[img]20068319325861862.jpg[/img]
城市交通信息
8月29日,由杭州市規劃局、杭州市交警支隊和杭州市勘測設計研究院編寫的一本汽車生活地圖冊面市了。這是一本專門為司機寫的實用工具書,也是杭州第一次全方位向公眾公開權威、全面的城市交通信息。
汽車時代催生汽車生活圖冊
當前,汽車已經成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小汽車越來越多地進入家庭。截至2005年底,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經突破百萬輛大關,杭州市區私人汽車擁有量已經接近25輛/百戶。
同時,隨著省內、外高速路網的完善,城市間的行車距離越來越近,長三角主要城市、省內主要城市及杭州市已經分別形成3小時、4小時和1.5小時交通圈,行車時間縮短,通過汽車實現城市間出行目的的比率增加,進入杭州的外地機動車明顯增多。
針對道路交通的“行路難”、“停車難”,杭州近幾年實施了公交優先政策,開展了“33929”、“三口五路”、“一縱三橫”、“五縱六路”道路綜合整治和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組織單向交通以及區域性停車收費政策調整等。
去年9月14日,杭州市規劃局和杭州市交警支隊合發了一份文件,提出這樣一種交通管理理念,初步設想編制一本汽車地圖,有利于緩解兩難。
去年10月,杭州市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上,政協代表任旭榮的一份“制作杭州的停車場地圖”的建議引起了關注。而此時,圖冊的相關信息已經開始收集。
讀者可以提供更準確信息
由市規劃局提供基礎地理信息,市交警支隊提供道路交通管制信息和交通引導信息,歷時11個月,杭州市勘測設計研究院的工作人員綜合各種信息,編制成這本圖冊。“第一次將汽車生活用地圖信息的方式表示出來,主要是為市民提供服務。”
從9月1日起,廣大市民及游客可以在杭州市區固定書報亭購買到這本圖冊。設計人員說,因為城市建設很快,交通管制信息也會隨之調整,圖冊內的道路交通和相關信息僅供參考,如果有變動,以實際為準。同時,希望廣大讀者及時提供準確的信息,可以打電話給0571—88832230,有關部門會在再版的時候補充修正。
第一次將汽車生活做成地圖
“進入讀圖時代的今天,這本《汽車生活地圖冊》就以直觀的地圖語言為主,分成‘出入杭州’、‘城區行車’、‘汽車服務’、‘汽車生活’、‘安全駕駛’五部分介紹汽車的五種生活。”杭州市勘測設計研究院制圖分院院長洪鈞說。
第一次發布詳盡的高速信息
地圖冊的第一部分就以帶狀圖的形式表示了連接杭州繞城公路的各條高速公路,包括滬杭、杭甬、杭金衢、杭寧、杭新景、杭徽的出入口編號、名稱、里程、服務區、大型立交橋、引導信息和行車注意事項。
“以高速公路為中心的信息十分詳細,包括如何從各城區快速進入高速等。比如滬杭甬高速公路,就提供了杭州市區方向五種、蕭山方向三種上高速的路線。”針對不同的高速公路,用文字和圖標注明了各出入口可到達的目的地以及連接道路,“紹興安昌古鎮走柯橋出口,去柯巖走紹興出口。”沿路各個旅游景點對應下的高速公路出口也寫的明明白白。
第一次公開主城區攝像頭
圖冊的“城區行車”是全書最為重要的部分。這里的信息不光是一般能想象到的主要道路和大型建筑,還包括開車人最關心的攝像頭、電子警察、測速路段、單行道及通行方向、禁止轉彎入口等交通管制信息。
第一次分幅分類索引查詢
杭州城區地圖分幅索引,杭州市主要街道、路橋、隧道索引,杭州市主要地名、小區名索引……汽車生活圖冊提供了八種索引。相對應地,對于想去的地方,提供了兩種查找方法,如果知道目的地位置,就根據城區地圖分幅索引;如果知道目的地名稱,就按照不同類別索引查詢位置。
“盡管大部分路都已經很熟悉了,但是有時候某個地方最多只知道大概位置,甚至本地人、出租車司機都不太清楚,現在找起來就比較方便。”洪鈞說,還在編制的時候他自己就親身經歷了一回,“一個外地的朋友來杭后要去耀江大酒店,可是我也只知道大致在哪,正好車上放著樣稿,馬上就利用起來,初試效果還不錯。”
第一次標注停車場、加油站、公共廁所
地圖冊的城區分幅圖上第一次把主城區的停車場詳細標注出來,藍底白字的P是地面停車場,上面有個“帽子”的P是地下停車場,而黃色帶狀加個咖啡色的P是咪表停車。同時,主城區的停車收費標準也都有了明確標注。
最后一頁的加油站分布全圖也是第一次如此詳實的公布,杭州主城區每個加油站提供哪些類型的汽油以及電話都用紅底白字醒目地標示出來。
“公共廁所的數據可以說這一次是最權威的,因為去年底今年初剛剛做了數字城管的普查,也是第一次標注得那么全面。”
第一次公布運河景點、兜風路線
第一次以地圖的形式公開京杭運河沿線的景點。主要是運河綜合整治一期工程完成后的一館(運河博物館)、兩場(西湖文化廣場、運河文化廣場)、三園(艮山公園、青莎公園、北星公園),以及兩帶、六埠、十五橋等景點,市民、游客可以按著圖,慢慢從艮山門一路游到拱宸橋。
第一次提出五條開車兜風路線。有車一族的增多,使得開車兜風成為新的休閑方式。上中下天竺的云林梵風,沿錢塘江的聞濤聽風,穿越環湖隧道的穿山觀峰,翻越盤山公路的龍井茶風,從斷橋到楊公堤的環湖兜風,每一條路線都有不同的兜風樂趣。
假日行車路線第一次固定發布
每到長假,杭州市交警支隊都會公布假日行車和停車的相關方案,這套相對穩定的假日方案也被收錄在冊,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為駕駛員提供景區單向、禁行等行車線路和停車指南。
此外,小型車由蕭山進入杭州城區的六條路線,從杭州各大汽車站、火車站到蕭山國際機場的各種行車路線也第一次整理出來,并制成地圖配以文字說明,方便廣大市民及游客。
地圖裝訂第一次采用活頁
“最明顯的要算是活頁裝訂,這在省內也是首次。”洪鈞說,這主要考慮到更新的需要和駕駛員使用的方便。“活頁裝訂更新起來會比較容易,今后逐步完善之后可能只要撕掉舊的裝上新的幾頁。而且,司機看地圖喜歡翻折過來,膠狀裝訂的很容易就折壞掉頁。”
設計人員連地圖的用紙也精挑細選,“因為交通的信息經常會變,一開始我們打算使用的銅版紙不方便寫寫劃劃,而排版紙又經不起折,考慮再三最后才決定用輕銅紙。”
交警部門負責人直言——公布“秘密”只求換來自覺
“這是杭州第一次如此大規模向社會公開這些信息。”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副支隊長樓正權說,“這是交通管理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管理的目的本身就是讓駕駛員自覺遵守交通秩序,現在追求的是政府管理部門與社會公眾之間的信息對稱。”
“設置電子警察和攝像頭的地方一定是交通管理的重點,通常是比較繁忙的路口或是事故多發點。”樓正權說,“當然,地圖冊上標注的信息也只能作為參考。就比如這次公布的126個探頭,其實我們每年還會擴大電子警察和攝像頭的范圍,而這些資料只是截至2006年6月,而交通是動態的,還包括流動測速等。司機開車還是得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