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日本酒后駕駛導致的交通事故不斷增加,其中還包括公務員酒后駕駛導致三名幼童喪生的惡性事故。對此,日本社會除了通過輿論宣傳大力倡導駕駛者不要酒后駕車之外,日本各家汽車制造商紛紛表示準備開發用于防止酒后駕駛的車載裝置。
2001年日本法律中增加了違規駕駛導致死傷罪,日本的《道路交通法》如下規定:帶酒氣駕駛(入獄一年或罰款30萬円),醉酒駕駛(入獄三年或罰款50萬円),醉酒駕駛引致他人受傷(入獄10年以下),醉酒駕駛引致他人死亡(入獄15年以下)。但是部分日本駕駛者為了逃避懲罰,酒后駕駛后往往逃匿,增加了惡性交通事故的數量。2006年上半年日本酒后駕駛導致的死傷事故達到了419件。
日本日產汽車公司在2006年9月份初舉行的公司研發部門會議上決定,準備開發用于防止酒后駕駛的車載裝備。日產汽車準備開發一種安裝在駕駛座上的吸管式裝置,駕駛者呼出的氣體中如果酒精含量超過一定的濃度,通過此吸管式裝置的檢查,汽車引擎則不能發動。此外日產汽車公司還有一種提案,對汽車引擎設置多位數字密碼,如果駕駛者處于酒醉狀態則無法輸入正確密碼,從而無法發動汽車。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也表示今后將加快開發用于防止酒后駕駛的車載裝備。
據業內人士預計,隨著日產、豐田兩家大型汽車制造商的這一舉動,日本其他汽車制造商也會加大開發用于防止酒后駕駛的車載裝備。日本三菱汽車公司的益子修社長在9月13日的記者見面會上表示“如果能開發出通過駕駛者口中氣體的酒精濃度而控制汽車引擎是否能發動的車載裝置,對社會將是很大的貢獻。此項開發的意義重大,值得嘗試。”此外日本五十鈴汽車公司也準備開始此項裝置的研發工作。
但也有一部分汽車制造商更加注重如何提高汽車的安全性能,將汽車發生事故時的損害減到最小,對于開發防止酒后駕駛的車載裝置不感興趣。他們認為“沒有必要為一部分違法者增加汽車研發的成本”。
此前,香港某科技集團和一家日本公司合作開發曾開發出“i-KEY”裝置。“i-KEY”是以車鑰匙為實物裝置,該裝置將吹氣分析儀安裝在車鑰匙上,能夠應用于不同車齡和型號的車輛,駕駛者只需對著設于“i-KEY”側面的小吹管吹氣,當分析儀檢測到吹氣樣本的酒精含量超標,即令車鑰匙無法插入而不能啟動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