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制造、消費和知識產權不斷向中國和印度地區集中,未來五年亞太地區將鞏固其全球半導體產業中心的地位。
在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的半導體路演會議上,該公司駐新加坡的研究業務副總裁Philip Koh表示,預計中國大陸地區將在未來幾年內控制亞太地區的半導體制造,并從臺灣地區、馬來西亞和韓國等傳統的產業中心奪取更多的生意。Philip Koh認為,2010年亞洲半導體市場將達1180億美元,中國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將從目前的49%上升至60%。
Koh表示,雖然重視高端解決方案和先進技術研究及開發,將使其它亞洲國家和地區繼續在半導體市場中發揮作用,但它們的份額將原地踏步甚至下降。以臺灣地區為例,它的份額將從11%下滑至6%。而中國大陸還處于向亞洲外包業務“巨大增長”的中心,預計2010年該地區電子制造服務提供商(EMS)和原始設計制造商(OEM)將占液晶電視、數字媒體播放器和手機等消費產品全球產量的20-40%。
Gartner坦言,中國面臨的最大競爭將來自印度。印度號稱擁有更多受過教育的和會具有英語語言優勢的工程師,而且擁有數量不斷增加的中產階級。但Koh表示,印度基礎設施不足而且政府的支持有限,這可能會損及其發展前景。
他認為,印度毗鄰中國和東南亞,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也是主流半導體制造工藝的“良好試驗場”。
Gartner的分析師Christian Heidarson還預測,更多的知識產權創新將來自中國和印度公司。設計成本的提高將促進第三方IP產業的增長。Heidarson看好地域性設計公司,他們能夠根據需求提供技術。
Gartner新加坡地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Kay-yang Tan則表示,中國晶圓代工市場正在以一個瓶頸速度增長,他們大多數為日本和歐洲制造商服務。Gartner預測2006和2007年半導體產業將“適度”增長,增長率約為10%。
本文地址:http://m.xznet110.com/news/d_1nrusj6oancua.html
拷貝地址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自動化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來源網絡如有誤有侵權則刪。
作為連續四屆參展進博會的展商,此次蔡司圍繞“挑戰想象力的極限”的主題,亮相三號館3A5-001展位,并展示了來自半導體制造技術、工業質量與研究、醫療技術與光學消費品市場四大業務領域的一系列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
在電子、半導體制造的裝配流水線上,常常也看到各種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氣缸,對各類電子零部件的輸送速度與位置提供動力和速度控制。,精確定位,實現氣缸快速自動裝配,堡盟O300光電傳感器在氣缸生產線中的應用
美國參議員Charles Schumer和Kirsten Gillibrand推出了價值高達250億美元的大規模半導體制造激勵計劃,這可能使GlobalFoundries和IBM受益,因為這兩家公司在首都地區和哈德遜河谷均占有很大份額。
訂單出貨比轉正亦顯示設備支出將于今年后期回溫。2013年后,預期半導體制造產業將一掃目前的經濟陰霾,下滑所有領域的支出在后續的期間大致將呈現增加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