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前治:水泥協會樂觀重點企業信貸環境趨好
發布時間:2007-04-09
來源:中國自動化網
類型:
行業資訊
人瀏覽
1月11日,多個國家部委聯合發文表示,“十一五”期間,國家將在土地審批、信貸發放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的60家水泥企業以優先支持。該文件下發兩個月以來,水泥企業的信貸環境有了什么樣的變化,銀行方面是否真如企業希望的那樣開始對水泥“解凍”了呢?為此,記者專訪了剛從福建調研回來的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
在福建了解到的情況,結合春節前在浙江、江西和上海三地調研的情況,這四個省市了解到的信息讓雷前治欣慰不已:“整體明顯的感覺是,該文件下發之后,銀行和地方政府態度積極,快速反應,都在為當地上榜的水泥企業擬定具體的規劃,有的在調整原來的支持方案,并且企業方面傳來的聲音也很積極。”
銀行的快速反應,政府的積極引導,使得水泥企業的信貸環境趨好,這恐怕是雷前治近期最高興的事情了。
一紙文件終結
重點水泥企業信貸嚴寒
2006年,盡管水泥行業利潤持續下降的局面開始扭轉,但2004,年國家調控的影響仍然存在,從銀行貸款仍然十分艱辛。雷前治表示,現在文件出臺了,扶持名單公布了,銀行開始迅速落實了,水泥企業信貸連續幾年來的寒冬局面將被改寫。
雷前治告訴記者,水泥企業獲,取資金的渠道大致有四條:銀行貸款、民間資本、上市融資和國際資本。其中,銀行貸款占的比例最大,但這條路走得并不順暢,甚至異常坎坷。
2000~2003年,隨著國家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水泥產品的市場行情見漲,但當時的水泥行業落后工藝占到了80%,從生產工藝的技術進步來看,迫切需要進行新舊產能的置換,但新舊產能的置換以前期的大額投資為條件。在井噴的市場行情下,新的產能在快速成長,舊的落后產能不愿意退出,新舊之爭弓I起了市場的混亂,于是引發了行業宏觀調控的103號文件。103號文件下發后,銀行對水泥企業的整體授信額度大幅削減,水泥企業在從銀行渠道獲得資金就遭遇了霜凍嚴寒。
過去兩二年里,由于受到資金的制約,國內眾多中小水泥企業不僅大部分新項目投資得不到批準,流動資金貸款也受到影響,除了失去擴張機會,還面臨著更新換代的壓力。此外,水泥行業投資周期較長,但風險相對較小,所以既不可能暴利,也不會面臨巨額虧損,因此,很被國際金融資本看好。2006年,包括外資投行在內的有實力的跨國大集團敏銳地抓住了企業資金短缺這一有利時機,加大了對我國水泥企業的并購力度,有選擇地對區域龍頭的水泥企業進行投資,搶灘布點,這才有了2006年水泥企業跑馬圈地般的各種并購事件。這讓很多業界人士認識到了維護水泥產業安全的重要性。
雷前治說,“我們呼吁列出重點企業的名單,為他們爭取銀行的信貸支持,貫徹產業政策,維護水泥產業安全。但雙方至少要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若沒有商業銀行的鼎力支持,公平競爭是沒有辦法實現的。”
直到2006年《水泥工業專項發展規劃》和《水泥工業發展政策》的出臺,以及2007年年初重點扶持企業名單的最終敲定,水泥企業才迎來了較為寬松的融資環境,有條件和外國同行公平競爭。雷前治調研了解到,浙江省人民銀行正在為列入名單的11家本地水泥企業起草專門的信貸扶持實施細則。其他各省市的銀行也都在紛紛調整對上榜水泥企業的信貸發放政策。上海市原本打算放棄發展水泥,但新的行業政策出臺后,上海市發改委還是決定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有所側重地在上海市發展散裝水泥企業。江西省的龍頭水泥企業萬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原本計劃在“十一五”期間把產能提升到每年1000萬噸,但在新的政策出臺后,當地政府下決心扶持其成為區域龍頭,預期產能目標就提升為每年1500萬噸了。不難發現,在國內不少區域,加快步伐推動水泥大企業集團的成立并擴大其影響力的勢頭已經初現端倪。此外,福建當地政府也在積極出臺對水泥企業的支持政策。
據了解,近期國家開發銀行也主劫找到中國水泥泥協會了解情況,并將重點發展的60家水泥企業的名單轉發到各地分行,并計劃出臺相關文件對名單上的60家水泥企業予以資金上的大力支持。
企業迎來整合機遇,忌盲目擴張
“十五"期間,得益于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大規模設備的國產化降低了建設成本,水泥行業技術創新有了突破口。同時,最新的水泥生產技術與傳統工藝進行成本競爭,并獲得優勢,推動了大集團的迅速發展,也帶動了整個產業的升級。
業內人士紛紛表示,水泥行業點多面廣、集中度不高的現狀要想改變,需要借助于大企業集團進行區域內整合。文件出臺后,相關部門能夠有所側重地支持重點企業,幫助淘汰落后水泥產能,集中優勢產能。因此,2007年是水泥企業整合資源向大集團大企業邁進的好時機。
雷前治坦言,要注意到,當前的產業政策和支持文件都只是給企業營造了一個較為寬松的外部環境,提供了機遇,但企業要做大做強關鍵還在于自身。每個企業在把握好發展機遇,發展壯大過程中要科學地制定規劃,不要盲目擴張。雷前治指出,水泥企業在產能擴張方面要分析區域現狀及特點,每個項目都要慎重論證、科學決策。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自動化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來源網絡如有誤有侵權則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