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外相比,我國
機床產業都存在哪些差距?
于成廷:我國機床工具工業近兩年得到快速發展,但整體來講,仍處于提升和進步過程中。目前,我國數控機床工業和國外相比,在智能化、精密制造、功能部件三方面還存在明顯差距。具體來說,數字化控制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機床性能特別是智能化取得突破性進展;精密制造技術水平的提高,使機床結構發生很大變化。同時,隨著主機發展要求的不斷提高,功能部件也在品種、規格、水平和單元技術等方面獲得很大進步。整機要求高速,要求傳動精度提高,所以功能部件也要有相應變化。品種規格系列化的快速發展,使用戶或主機廠有充分條件對功能部件進行選擇。
在當前形勢下,如何盡快提升我國數控機床產業的發展水平?
于成廷:要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提高我國數控機床產業發展水平,當務之急是必須加強制造部門與使用部門的密切合作。加強這種合作,要在更新合作理念、發展深層次合作和創新供求關系三個方面下功夫。
國內機床行業制造商在更新合作理念上,您有哪些建議?
于成廷:在更新合作理念上,制造廠的責任更大些。我們制造廠這兩年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沈陽機床集團A計劃和B計劃行動實施以來,機床行業在服務理念上有了新突破,在行動上有了大跨越,對提高全行業服務水平起了重要的引導作用。大連機床集團、濟南二機床集團、武漢重型機床集團、北京一機床廠等許多骨干企業也都紛紛采取措施,給用戶塑造了更好的新形象。更新合作理念,制造廠首先要解決服務觀念問題,這也需要使用單位的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以下事情。
一是加強培訓,使用戶充分了解機床性能,并能對使用中的問題進行充分溝通。這是一項重要措施,可把質量問題減少到最低限度。現在國內機床制造企業對用戶的培訓還不夠系統和完善,我們必須改變這種狀況,供需雙方要密切配合,把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消滅在交貨之前。
二是認真做好機床安裝調試和驗收工作,特別要解決好“首套”加工問題。買機床是為了使用,賣機床是為了給用戶創造價值,買賣雙方要密切配合,把首批產品加工問題解決好,保證機床順利投產。在此基礎上要提高機床的使用性能,擴大機床的使用范圍,如充分利用現有軟件,根據用戶要求合作開發新的應用軟件等。
三是解決好貼身服務問題。沈陽機床集團B計劃執行一年多來最深刻的體會是貼身服務,贏得了197臺1.5億元的訂單。貼身服務的另一層含義是用戶積極配合制造廠把問題盡快解決。機床企業要把出現的問題解決好,穩定一批用戶成為固定服務對象,贏得回頭客。B計劃行動后許多被服務對象表示再買還是要買沈陽制造的,取得了貼身服務的回報。 更新合作理念,制造廠是主導方面,使用單位也要積極配合。供需之間不是簡單的買賣關系,而是合作伙伴。更新合作理念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被動到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