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76億建設廣州市交通路網
2007年,廣州市僅投入在交通路網建設的資金就達239.76億元。項目包括重點推進區域性交通樞紐設施、城市軌道交通、城市道路交通主骨架、生態環境工程建設。其中,新開工建設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車陂路南延線、黃埔大道支線等九項重要道路交通工程。
新政策:讓交通事故處理更快捷
“輕微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實施一年
據統計,廣州市區每天都有超過1800宗輕微交通事故報警等待處理。當這些輕微交通事故發生后,大部分當事人既不及時撤離現場也不馬上報警,而是在馬路上占道講理從而引發交通堵塞。輕微交通事故,事故雙方應立即撤離現場——這是2007年廣州市全面推行交通事故快速處理辦法。
按照該工作有關內容,對在廣州市發生輕微交通事故的,當事人必須立即撤離事故現場,并自行協商處理,需要保險公司理賠的,可以立即共同前往廣州市交通事故保險快速理賠服務中心6個理賠服務點辦理有關保險理賠手續。對于不撤離事故現場,在事故現場占道爭辯或等待交警處理而導致交通擁堵的有關當事人,將依法予以從嚴處理。
經過一年的實施,據市交警統計的數據顯示,至今每個月仍有超過半數的事故當事人對“快處快賠”的“輕微交通事故”的內容和處理程序模糊不清,不愿意撤離現場自動協商。
公安部交管局出臺《服務群眾十六項措施》
2007年6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出臺《服務群眾十六項措施》,分別于2007年7月1日和9月1日之后分兩批實施。其中包含多條就交通方面提出的便民改進措施。
譬如《措施》第三條規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受害人及其親屬可以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查詢案件偵辦情況,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要向受害人及其親屬通報工作進展情況;第十一條規定,交通事故當事人在接受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詢問時,可以請委托的律師到場,律師可以查閱、復制、摘錄交通事故的相關證據材料,為自己辯護;第十五條更是對廣大車主繳納交通罰款的范圍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條件,市民可“在地市范圍內跨縣(區)就近向銀行繳納交通違法罰款”。
機動車無責擬最高賠10%
2007年10月24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等草案。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草案對現行法律第76條第1款第2項進行了修改,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時,在機動車無責的情況下,最高賠償10%。如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按照下列規定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一方負次要責任的,機動車一方承擔80%的賠償責任;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一方負同等責任的,機動車一方承擔60%的賠償責任;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一方負主要責任的,機動車一方承擔40%的賠償責任;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一方負全部責任的,機動車一方承擔不超過10%的賠償責任。
相關鏈接:
交通部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交通業的若干意見
近日,中國交通部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交通業的若干意見》。其中有幾點意見預示著未來現代城市交通建設的發展方向。
1.要實現交通發展方式的轉變,即:交通發展由主要依靠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拉動向建設、養護、管理和運輸服務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科技進步、行業創新、從業人員素質提高和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轉變,由主要依靠單一運輸方式的發展向綜合運輸體系發展轉變。
2.到2020年,交通發展的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運輸服務和管理顯著改善,行業創新實力顯著提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顯著增強,基本建成更安全、更通暢、更便捷、更經濟、更可靠、更和諧的交通運輸服務體系。
3.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是:調整交通結構,促進結構的優化升級,增強交通運輸服務保障的能力;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行業,增強交通發展的內在動力;完善行業管理,建設服務型政府交通部門,增強交通公共服務的能力。
4.轉變交通發展方式,提升交通發展質量和效益。積極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不斷提高工程的質量和耐久性,降低全壽命周期成本,加強基礎設施養護管理,提高交通運輸的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提升設施的使用效率,保障交通運行安全。
5.轉變政府職能,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強化公共服務,加強行業管理,規范市場秩序,完善運輸服務標準,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運輸市場,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進依法行政,規范執法行為,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的專家咨詢、社會公示、聽證和信息公開等制度。加快發展交通電子政務,完善交通統計體系和統計制度,提高交通行政管理的效能。
6.完善信息服務體系,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積極推進交通政務公開,加強政府門戶網站建設,加快建立統一的交通服務熱線。充分利用和整合信息資源,建立交通信息共享平臺,提高交通公共信息服務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提供及時、準確、全方位的惠民便民交通信息服務。
7.強化安全監管,加強交通安全保障能力。繼續實施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危橋改造工程、干線公路災害防治工程,建立和推行橋梁定期檢驗制度。加強道路客運和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管理,繼續加強車輛超限超載治理。
本文地址:http://m.xznet110.com/news/d_1nrusj6oao6oh.html
拷貝地址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自動化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來源網絡如有誤有侵權則刪。
2011年5月19日,由深圳市智能交通行業協會聯合香港智能交通運輸系統協會聯合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城市智能交通論壇”在深圳綠景錦江酒店舉行。此次論壇得到公安部科學技術委員會、深圳市科技工貿和信息化委員會、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廣州市交通運輸委員會信息化辦公室、安徽省智能交通協會、南京市智能交通產業協會的支
記者25日從市創建辦了解到,今年我市將結合世行投資項目,建立智能化公交系統,逐步推廣GPS、GIS等智能化運營管理技術,提高公交車科學調度水平。目前已有33路、38路的35輛公交車裝配了GPS調度系統,基本實現了超速報警、間距保持、車輛定位、故障報修、及時調度等五大功能。
“鐵通·公交網”在哈爾濱啟用9個月時間里運行穩定、快捷、順暢。日前,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價為“哈爾濱模式”并向全國推廣。 據悉,基于黑龍江鐵通技術和資源的哈爾濱“鐵通·公交網”,在技術應用和服務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在技術應用上,采用了大帶寬VPN數據專線傳輸、實時在線
回顧2007年,廣州城市交通之“痛”,既包括了之前所說的“苦”,除了依舊讓人耿耿于懷的“泥頭車之痛”外,也有不少“痛快”之事。交通管制和建設方面帶來的好消息不斷——地鐵三、四號線的全線開通使用;禁摩后,“摩的”隨處亂竄引發的交通和治安問題正逐漸消失;首條BRT快速公交系統2007年底動工…… 2007年,
以公共交通樞紐為紐帶,以公交專用車道為基礎,以公交優先通行為保障的智能化公共交通網絡系統,將是未來我國大城市客運交通發展的主要方向。 建設部城市交通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馬林最近在貴陽參加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智能交通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智能交通應用論壇時提出,土地資源的匱乏,大多數城市人口的高度集
等待公交車的經歷常常令人苦不堪言:翹首眺望車來的方向,不知幾時能到,想斷然打的,又怕與公交車失之交臂……智能數字公交系統的出現,將使這一切得到改變,在公交站亭候車的乘客可以提前知道距離最近的那一路公交車的位置、還有多久進站。記者昨日從合肥公交集團獲悉,省城智能公交系統有望在本月底
上海將大力推廣智能化公交,2007年基本實現信息化管理,市區公交線路的1萬多輛公交車全部實現GPS監控、客流較高的公交站點安裝形態統一的電子顯示站牌、公交車輛的實時運行情況全部記錄在案。 以往受到道路狀況等因素的制約,公交車輛出現大間隔的現象司空見慣,乘客也無法獲得動態的出行信息。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