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出版業正面臨從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的巨大變革。老牌出版強國英國在這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筆者日前赴英國考察了培生教育出版集團、布萊克威爾集團、牛津大學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等出版機構,對英國發展數字出版的情況有了一定了解,它們的做法對我國出版社不乏借鑒意義。
通過資本運作,促進主業轉型數字化
英國出版企業的資本兼并或收購行為,已不僅是規模擴張的手段,更成為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契機。2007年5月,培生集團利用出售與其整體發展目標不符的“政務解決方案”項目,套現5.6億美金,成功購入勵德·愛思唯爾旗下的哈考特教育和在線學習服務商數字學院公司(eCollege),為教育出版的數字化業務增強了實力,使培生集團超過牛津大學出版社成為占英國教育市場份額最大的出版社。再如,2006年11月,布萊克維爾集團以7.7億歐元的價格,接受美國約翰·威立出版公司集團的收購,與約翰·威立數字化程度最高的科技、醫學出版業務整合后,每年出版約1250種數字雜志,成為約翰·威立最主要的業務板塊。
根據自身定位,探索商業贏利模式
構建產業鏈,創建合作共贏的商業模式,是數字出版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英國出版機構普遍根據各自的資金、定位狀況等有所取舍,嘗試不同的數字業務模式,通過增強和其他產品、服務提供商的分工協作,較好地實現了自身價值。如一些資金缺乏、讀者面較窄的小出版社,通過與全球最大的數字印刷公司——閃電源公司(Lightning Source)合作開展按需印刷業務,維持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再如,許多出版社和谷歌合作開展圖書搜索項目,促進了圖書銷售。據統計,通過谷歌等網站搜索引擎進入布萊克維爾數據平臺的流量占據總流量的50%。
基于數據庫,打造集成化數字出版平臺
數據庫具有的集約程度高、存貯壽命長、分銷環節少、檢索快捷等特點,極大促進了出版資源的傳播。英國不少出版商高度重視基于各類數據庫的數字出版平臺建設。如牛津大學出版社借助本校的在線學習系統,建立了資料數據庫,用戶登錄后可以享受特定服務。勵德·愛思唯爾出版集團英國公司擁有豐富的內容資源,借助網絡媒體的營銷、整合策略,不斷推出功能強大的數據庫產品,始終保持競爭優勢。約翰·威立與布萊克維爾合并后,原分屬兩個平臺的數據庫資源得以整合,許多期刊都有在線提交和同行評議,以及在線對文章作者的追蹤查詢功能,為用戶提供了更好的內容和服務。
借力新技術,提供全方位教育內容服務
互聯網的出現,使教育出版進入一個內容更加豐富、教與學直接交流、互相影響的新時代。在戰略定位上,英國教育出版機構更加側重于內容挖掘,提供附加值更高的服務。在此方面,以培生集團的模式較為典型。培生集團投入巨資構建強大的數字產品及服務體系,通過2000多家網站建立起世界一流的教育網絡,為客戶提供教材制作、教輔更新、教學支持、考試和評估等全方位的服務。其出版的高等教育教材幾乎都配有網上軟件,如家庭作業、測評工具、學習指南與課程管理體系,方便教師進行在線授課。2006年,新技術產品和服務以及考試和評估業務分別為培生教育創造出約1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
影響高層決策,與政府形成良好互動
英國政府是公立學校教材資金的重要來源,教育出版的數字化進程深受政府預算和決策的影響。培生集團、牛津大學出版社等教育出版商積極游說英國政府,并與政府簽訂共同促進教育數字化的相關協議。盡管由于缺乏適當的防范措施,政府下撥給學校用來購買數字化課程的經費流失嚴重,但是英國政府對繼續下撥經費仍持支持態度,并著手建設、使用用于處理供貨和清算的新系統。但是,有研究表明,和印刷類資料相比,數字資料方面的投資并沒有有效用于學生學業的發展。在這些教學資源應該怎樣利用,特別是如何促進校園中青少年的學習方面,英國出版商正主動與政府、學校加強配合,并作出努力。
發展按需印刷,聯通傳統和數字出版
降低庫存、滿足個性需求、延長圖書生存周期等優勢使按需印刷成為數字出版的一種重要形態。近幾年,英國印刷業抓住數字印刷的機遇,正向生產自動化、流程數字化,以及高環保要求的印刷技術方向發展。據有關人士介紹,按需印刷使小印量、斷版書和絕版書重現光彩,獲得不菲的收益。閃電源公司在英國的子公司每年有5萬多份訂單,每本書的平均印量為5本,每月印刷約60萬冊圖書,并于2004年實現贏利。該公司還將業務拓展到內容管理、數字版權管理、圖書物流等領域,建立了擁有10萬種圖書的數字圖書館,并以平均每周400本的速度遞增。
面對數字化浪潮,我國出版社較之英國等發達國家的出版機構起步較晚,數字出版總體水平不高。中國書業只有適應全球出版發展潮流,博采眾長,逐步培育自己的數字出版業務特色和優勢,才有可能在未來世界出版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會涌現出一批參與國際數字出版競爭的弄潮兒,我們將迎來中國數字出版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