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的廠房、郁郁蔥蔥的樹林、綠油油的草坪,聞不到異味,看不到煙塵,聽不到噪音,太鋼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
“聽說還有白天鵝飛來呢!”。
來太鋼采訪的記者有感而發。
近年來,太鋼通過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實現了環保、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多贏。與2001年相比,2007年,太鋼鋼產量增長了1.39倍,營業收入增長7.26倍,而萬元產值能耗、噸鋼耗新水、噸鋼煙粉塵排放量、噸鋼COD排放量分別降低了63.17%, 73.84%, 83.91%, 96.97%。一個“滿目皆綠”的現代化鋼城呈現世人眼前。
淘舊引新“植綠”
2007年12月12日上午, 太鋼2座4.3m焦爐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國際最先進的節能環保型7.63米焦爐。
7.63米焦爐已運行五個多月,記者看到,經過不斷的功能優化和調整,各項指標優異:焦炭產量在今年1月底已達產達效。焦碳質量較國內傳統焦爐實現大幅度提升,其中M40指標達到90%以上,達國內最好水平。
“在經濟效益可觀的同時,它也是最節能、最環保的焦爐。”太鋼焦化廠副廠長王洪興自豪地說。“新建的7.63米焦爐一座的產能相當于兩座舊焦爐的產能,而污染物的排放量僅為舊焦爐的30%”。”
太鋼7.63m焦爐建設成功后,帶動了國內焦化事業的發展,國內首鋼、馬鋼、武鋼、沙鋼等各大鋼廠也相繼建設7.63m焦爐,整體推進了我國煉焦工藝技術的提高,使中國焦化技術一步跨越20年,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2007年8月15日,太鋼第三煉鋼廠6座20噸電爐停產拆除,一座世界先進的90噸超高功率電爐拔地而起。新電爐投產后,該廠噸鋼能耗降低29.3千克標煤,噸鋼排塵降低0.15千克,年減少排塵量57.5噸,減少崗位粉塵950噸。
2007年9月7日上午,太鋼煉鐵廠兩座330立方米小高爐轟然倒地。小高爐拆除后,太鋼煉鐵工序將降低能耗4.6%,污染物排放中煙粉塵排放減少139噸,二氧化硫排放減少17.4噸。
“盡管這些設備還有剩余價值,但我們要在高起點上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就要下決心淘汰一些不適應發展、不適應未來的設備,這些也是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太鋼董事長李曉波說。
近年來,太鋼淘汰了所有的舊焦爐、小高爐、小電爐及落后冶煉、軋鋼裝備,累計淘汰落后煉焦能力130萬噸、煉鋼能力80萬噸、軋鋼能力50萬噸。
淘汰落后為 “建成全球最具競爭力的不銹鋼企業”騰出了空間。2007年與2001年相比,太鋼不銹鋼產量增長5.29倍,一躍成為全球產能最大、工藝技術裝備最先進的不銹鋼企業。太鋼新建擴建的技改項目,都是在淘汰落后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原有廠房、公輔設施和存量土地建成的,新征地很少。
2008年,太鋼將實施升級置換改造項目,計劃投資150417萬元,實施32個項目,并完成其中的25項,盡快形成公司資源綜合利用的新格局,以實現主體工藝裝備的大型化、連續化、高效化,廣泛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節能技術。
自主創新“創綠”
如果說,“淘舊引新、升級置換”是太鋼種下的一顆顆“綠色種子”,那么,“技術創新、過程控制”就是太鋼創造“綠色”的重要手段。
太鋼能源環保部能環室主任宮福元說:“太鋼新建不銹鋼項目的環保裝置可以說已經武裝到‘牙齒’。如在煉鋼車間,除塵裝置實現了‘三件套’。就是在爐口、爐口附近、甚至在車間頂部都安裝了除塵設備,實現了揚塵完全回收。而一般鋼鐵企業只有兩次除塵裝置,太鋼是國內第一家在屋頂安裝除塵設備的鋼鐵企業。”
從2004年到2007年,太鋼累計投入39.7億元,采用先進的節能減排工藝和技術,將節能減排的新技術、新工藝滲透到了每一道工序和環節。實現了節能減排工作的大跨越和大發展。
通過發展高爐爐頂煤氣壓差發電技術,噸鐵發電達到40千瓦/時;
通過發展轉爐負能煉鋼技術,噸鋼回收轉爐煤氣達到103立方米,現了負能煉鋼;
通過實施余熱利用技術,回收蒸汽量已占全公司蒸汽產量的36%,每年可節約動力煤約9萬噸;
……
一個個金點子,一個個新方法,將“綠色” 遍撒鋼城。
循環經濟“長綠”
不久前,太鋼簽訂廢混酸再生項目,項目經理、太鋼供水廠廠長趙亞偉說,“這個項目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工藝最成熟、技術最先進、功能最全的廢混酸再生項目”。
“廢混酸再生項目的建成投產,可使太鋼不銹鋼酸洗系統產生的廢混酸得到有效處理,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每年可減少氫氟酸的采購量15000噸,硝酸的采購量1300噸,石灰的消耗量可減少26000噸,酸污泥的處理量可減少55000噸。同時還可以回收金屬氧化物鐵、鎳、鉻7700噸,減少廢水排放200萬噸”。 趙亞偉興奮地說。
循環經濟的理念已在太鋼生根發芽,循環經濟“長”出的綠色,在太鋼隨處可見。
今年4月份投產的焦爐煤氣脫硫脫氰工程,是太鋼為削減SO2對大氣的污染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太鋼焦爐煤氣脫硫、制酸工藝在國內大型鋼廠尚屬首例,項目投產后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外排量12238噸。而脫硫后的酸氣可生產98%濃硫酸18800噸/年,生產5.2MPa蒸汽43860噸/年。可直接用于焦化化產和其它生產工序,不僅減少了污染物排放,而且實現了變廢為寶。
水是鋼鐵企業生產的關鍵資源。為循環利用水資源,太鋼建成國內最大的膜法處理系統,利用工業廢水作為水源,制作除鹽水,年節約新水800萬噸。2007年9月,太鋼生活污水回收項目投運,日處理污水2.5萬噸,處理后用于工業生產,減少新水消耗。太鋼噸鋼新水消耗由2001年的15.6噸下降到目前的3.77噸,實現了 “增鋼減水”的目標。
實現資源消耗減量化就是對未來負責,實現資源利用循環化就是對社會負責,實現生產過程清潔化就是對百姓負責。太鋼將堅定不移地按照已經確立的“十一五”綠色發展戰略目標,繼續瞄準國際一流水平,大力實施具有自身特色的綠色發展戰略,確保節能減排各項指標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力建設
冶金行業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的示范工廠!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太鋼的科學發展之路越走越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