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成為信息時代的標志,數字化工廠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數字化工廠技術目前國內外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一般可以認為數字化工廠技術能實現產品生命周期中的制造、裝配、質量控制和檢測等各個階段的功能,主要解決工廠、車間和生產線以及產品的設計到制造實現的轉化過程,使設計到生產制造之間的不確定性降低,在數字空間中將生產制造過程壓縮和提前,使生產制造過程在數字空間中得以檢驗,從而提高系統的成功率和可靠性,縮短從設計到生產的轉化時間。隨著全球化競爭的加劇,給制造企業帶來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在自動化、信息化日益凸顯競爭優勢的同時,數字化概念的提出無疑是一劑強心劑,為制造業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在近年來數字化工廠技術的實踐中,數字化工廠技術有效縮短了新產品的上市周期; 減少了新產品的開發成本和風險; 優化了產品設計以利于加工; 優化了生產線配置和布局,減少了生產線準備和停機時間;增加了生產線設備生產力,大大提高了生產率;改善了工人的勞動環境,提高了產品質量。
自動化企業也不斷在挖掘自動化產品在數字化工廠方面應用發展潛力,希望能依靠其強強聯合,使制造企業發揮更高效率。
艾默生今年在華東理工大學建立的數字化工廠聯合實驗室正式落成,這不僅表明艾默生注重自動化、計算機、網絡通信、先進制造技術等方面的人才培養有了新的突破,同時,也可以看住自動化行業巨頭對工廠數字化的重視。
當然,有此想法的并不只是艾默生,西門子作為行業的領頭羊也一再看好工廠數字化的發展潛力。在2008西門子自動化峰會,西門子將“數字化工廠”定義為“西門子之道”。西門子認為數字化工廠包含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數字工程,即通過虛擬制造技術對生產過程仿真,來提前解決實際生產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利用計算機技術優化實際生產過程以及整個生產系統的性能;二是未來工廠,將依賴于集成系統、自動化以及強大的信息網絡技術。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進步,信息化技術已深入到制造業的各個層面,廣義的數字化工廠概念深入人心。覆蓋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技術將實現設計數字化、制造裝備數字化、生產過程數字化、管理數字化,并通過集成實現整個工廠數字化。業內眾多人士也在揣測,國際知名企業如西門子等,以“數字工廠”的概念為核心的戰略到底能發揮怎樣的作用?數字化工廠是否真能成為一劑良藥,特別是為中國的制造業增添新的活力?數字化工廠技術應用能夠打開更為廣闊空間,成為工業時代的又一標志?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