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全新的行人違章自動監控報警系統——“行人電子眼”日前在浦東佳林路、金高路路口試運行,當行人過馬路闖紅燈時,裝在人行道上的電子顯示屏會在兩三秒后顯示行人違規闖紅燈的畫面,同時發出“交通警察提醒,請遵守交通規范”的提示音。據悉,這是全市首次推出針對行人交通違章行為的“電子眼”監控設備,今后將在浦東新區的6個示范路口推廣,市民在這些路口的不文明行為還有可能被記錄到個人誠信檔案內。
電子顯示屏立刻會出現闖紅燈者鏡頭
據市交警總隊事故防范部門對上海地區2007年交通事故的統計數據顯示,行人、騎車人交通違法行為造成事故232起,死亡77人,占各類交通違法行為造成交通事故的5.98%和死亡人數的6.98%,而引發事故的主要違法行為是闖紅燈和亂穿馬路。“電子眼”的出現,則讓行人的違章行為多了一雙監控的“眼睛”。
記者在“電子眼”試運行的佳林路、金高路路口看到,一旦有行人過馬路闖紅燈,裝在人行道上的電子顯示屏會在兩三秒后顯示行人違規闖紅燈的畫面,同時發出“交通警察提醒,請遵守交通規范”的提示音。
事實證明,“電子眼”對行人確實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作用。根據浦東交警對該路段運行“電子眼”前后的比較數據來看,試用前,3天內該路口亂闖紅燈的行人在60人左右,占所有過馬路行人的 30%左右;而在“電子眼”試用后的3天內,在該路口亂闖紅燈的行人下降至25人左右,占所有過馬路行人的8%上下,亂闖紅燈的行人比例明顯下降。
有望與身份證管理系統聯網記入誠信檔案
盡管“行人電子眼”的確能改善一些市民喜歡過馬路闖紅燈的交通陋習,但有關人士坦言,這套系統在全市范圍內推廣的條件還不成熟。記者在現場看到,由于佳林路并非交通主干道,雙向4車道并不是很寬,行人闖紅燈過馬路只需六七秒,但“電子眼”的反應速度則顯得有點跟不上:通常都是在行人闖完紅燈后,才能聽到警示音響起。
同時,電子顯示屏的反應也不夠迅速,通常只能顯示出違規行人的下半身。在場的交警告訴記者,“電子眼”其實已經拍下違規者的照片,可以作為交警事后處理的證據,但對于當場制止行人闖紅燈方面還需要完善。
開發“行人電子眼”的相關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技術人員對“電子眼”如何有效制止行人闖紅燈還在作進一步完善。假如用高分貝的提示音來提醒行人,雖然可以解決馬路對面行人聽不清的問題,但同時也可能產生噪音污染,給周邊上班族和居民帶來影響;如果用強閃光提醒行人,則可能給其他行駛中的機動車造成影響。
這些雖然只是細小的技術問題,不過具體到不同路段,都需要不同方案。浦東新區文明辦表示,“行人電子眼”會在該路口繼續進行試點,在技術更加完善以后,這套系統將會在浦東新區的6個示范路口進行推廣。
據悉,一旦技術成熟并投入大規模使用,該系統還將與市民身份證管理單位進行聯網運行,把個人不文明行為記錄到個人誠信檔案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