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巴拉迪日前在坦桑尼亞表示,非洲國家可以通過區域性方案和平利用核能,提高生產力,確保能源和糧食安全。巴拉迪此言的背景是,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對開發利用核電表示出興趣。繼南非、尼日利亞、埃及和肯尼亞之后,東非國家烏干達近日也成立原子能委員會,正式加入發展核電的行列。
長期以來,非洲
電力工業比較落后,難以滿足經濟建設和民用消費的需要。據統計,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3%,但其發電量只占全球發電量的4%。目前非洲生產的電力僅能供應25%的非洲人口使用。電力短缺不僅阻礙了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而且擾亂了非洲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南非曾因電力緊張而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
非洲電力之所以如此短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傳統的電力生產跟不上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的速度。非洲國家獨立后,人口增長率居高不下,加上經濟發展,大批工業企業都需要使用電力,而電力工業發展非常緩慢,供需矛盾因此日益加劇。第二,非洲生態環境惡化,影響了電力生產。非洲許多國家利用豐富的水力資源發電,然而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非洲的降雨量不斷減少,江河湖泊水位的下降制約了水力發電能力。例如,由于許多湖泊水位連年下降,素有“高原水鄉”之稱的烏干達兩座大型水電站的發電能力減少了2/3。第三,非洲國家在利用
新能源方面,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非洲國家曾試圖用其他方法擴大電力供應,如利用風力、地熱增加發電量,以及開發生物能源等,但均由于資金和技術等問題,效果都不顯著。
電力短缺引起非洲各國政府的高度關注,核電被視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之一。首先,與傳統的電力生產相比,核電是一種既安全又高效的新能源,它代表了能源生產的發展方向。其次,非洲擁有豐富的鈾礦資源,完全有能力支撐本地的核電生產。巴拉迪日前表示,由于非洲國家面臨能源短缺問題,鈾作為一種寶貴礦藏可以得到和平利用。
目前看來,非洲國家在發展核電時采取了十分務實的措施:其一,對外積極爭取國際社會的援助,并承諾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緊密合作,和平利用核能,遵守國際社會有關和平利用核能的一切要求;其二,將發展核電與發展區域經濟結合起來,如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不久前召開能源會議,謀求制定解決該地區能源危機的持久性能源戰略;其三,在發展核電的同時,根據非洲的特點,因地制宜,繼續挖掘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能源的潛力。
對非洲國家而言,發展核電是一條希望之路,它將在很大程度上緩和甚至解決電力短缺的矛盾。然而,由于發展核電具有投資大、技術要求高的特點,非洲國家也面臨許多困難,核電的開發利用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