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期看光伏業產能遠未過剩,市場仍存在巨大的需求。”9月7日下午,常州天合光能(以下簡稱天合光能)董事長兼CEO高紀凡說。
讓高紀凡有理由高興的是,在外部環境不那么樂觀的時候,天合光能獲得了一個由中國農業銀行、 中國銀行(行情 股吧)等五家銀行組成的銀團貸款,貸款額度高達3億美元,所籌資金將全部用于天合光能500MW太陽能光伏產業垂直一體化產品項目。
根據天合光能最新財報顯示,在今年第二季度,天合光能的毛利高達28%,為同期全球行業最高的企業。良好的業績也讓天合光能的股價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并未大幅下跌,一直維持在20多美元每股的價位。
顯然,專注于質量控制,著力于垂直產業一體化的天合光能的逆市上揚,也讓光伏狂人高紀凡加大了擴張的腳步。
擴張契機
針對此前國家發改委對多晶硅產能過剩的警示,高紀凡表示,國內的光伏產業并未過剩。他列出了一組數據,目前我國多晶硅產能遠沒有達到實際需求,如2008年我國的多晶硅實際產量為5000多噸,而國內市場的需求是1萬多噸,50%以上的多晶硅仍需進口。“2009年,國內生產的多晶硅在1萬噸左右,而實際需求將達到1.5萬噸到2萬噸之間,之間仍有缺口,需要進口。”
在高紀凡看來,目前的實際情況是,不僅在多晶硅方面,在整個光伏產業鏈,很多人過分夸大了金融危機對光伏業的損害,也夸大了產能過剩,“在未來一兩年,產能不過剩,短期內市場依然存在巨大的需求。”高紀凡肯定的說。
步履謹慎的天合光能在危機之中,看到了自己擴張的機會。
高紀凡對記者透露,500MW項目早在去年就已經開始啟動,整個工程耗費大約5.9億美元左右,主要投資來源于企業的資本金和市場融資。“天合光能每年都會完成約1億美元的融資,目前廠房與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完工,在這3億美元貸款到位后,建設速度將進一步加快。”高紀凡表示。
而據記者了解,目前天合光能的產能達到400MW左右,而500MW項目今年年底將部分投產,到時將達到500MW硅片、600MW光伏組件的產能,而按照計劃,在2011年全部建成之后,其產能將由目前的全國第三,進入到國內排名前兩位,和目前產能1GW的無錫尚德相差無幾,屆時誰是行業老大將很難預料。
在長期跟蹤天合光能的麥健陸顧問公司光伏行業分析師裴培看來,高紀凡的經營風格一直是求穩,因此這個成立十年的公司,在所進行的光伏項目上一直都是小心翼翼,過去的擴張速度遠低于國內其他競爭對手,高利潤和低成本一直是天合光能的殺手锏,這也讓其逐步打開了國際市場。
“高紀凡對市場的判斷一向十分敏感和準確,他最為業內稱道的戰略還是去年停建的硅料項目。”裴培說。2007年12月,天合光能宣布在江蘇 連云港 (行情 股吧)投資10億美元建設1萬多噸的多晶硅項目,整個項目將在2012年建成,而連云港政府為此將全力在土地和電力方面提供支持。
然而2008年4月,天合光能宣布將取消這個基地建設,在當時,這個宣布讓業內人大為意外。因為當時全球的多晶硅市場價格仍在350美元/公斤之上,但高紀凡當時表示,近期全球硅供應市場將會有大的變化,所以天合將以采購為主。
“到了2008年9月,多晶硅價格漲到了500美元/公斤,很多人都說高紀凡的決策出現了失誤。但沒過一個月,多晶硅價格就暴跌到了100多美元/公斤,如今多晶硅的價格已經跌到60多美元/公斤。試想一下,如果當初天合光能連云港項目開建,巨額虧損是必然的,對市場靈敏的把握正是高紀凡的聰明之處。”裴培說。
在裴培看來,2009年3月份國家陸續推出的太陽能屋頂計劃、金太陽工程等政策都明確表示了對光伏產業的支持。在未來幾年內,國內市場將全面的啟動,這個時間大約在2012年左右,而天合光能的項目應該在2011年左右建成投產,正好能趕上這個好時光。
垂直一體化野心
“光伏業就像一個長跑,遠未分出勝負。”在高紀凡的規劃中,未來幾年內,天合光能將專注于以組件為核心,著力打造垂直一體化的戰略。
光伏產業鏈是一條從上到下的垂直鏈條: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系統安裝。目前的天合光能已經涉及到了除了硅料以外的所有環節。
“如果我們的垂直一體化戰略能一直進行下去,將進一步降低我們的生產成本、提高技術含量和公司贏利能力。”高紀凡說,在目前的光伏產業鏈里,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利潤在10%左右,電池片維持在15%~20%,而曾經暴利的多晶硅生產環節如今的利潤率已經下跌到20%以下。
“多晶硅的價格大跌導致了組件價格的下降,但我們的利潤卻在升高,這就是垂直一體化的效果。我們的生產成本總是比價格降得更快。”高紀凡表示。
顯然,在光伏產業的競爭中,誰能率先降低成本,誰將獲得更多市場機會。
“垂直一體化在各個環節能降低的成本非常有限,但是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后,產生的利潤也是驚人的,目前,這種成本的降低可以增加產品的競爭力。”裴培說。
看到垂直一體化產業機會的不止天合光能一家。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和風險,曾經專注于產業鏈某一環節的光伏企業正在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以降低某一個環節的風險,眾多實力雄厚的企業已經開始向其上下游延伸。
江西賽維LDK在成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片生產商的基礎上,其公司董事長彭曉峰又投資了蘇州BestSolar(百世德)公司,正式進入太陽能電池片領域;而以往專注于組件制造的CSI阿特斯則已經在洛陽建設了一座大型硅片廠,切入光伏前端制造領域。中電投、大唐和國電等則紛紛提出從“多晶硅-電池-太陽能發電”等方面全面介入光伏太陽能發電領域,并迅速在擁有良好太陽能資源的地方圈地建設太陽能電站。
與天合光能同處江蘇的無錫尚德擴張的步伐同樣邁得很快。不久前,無錫尚德收購了硅料和硅片生產商順大控股部分股權,并迅速向太陽能電站滲透。
7月,尚德電力與陜西省政府、青海省政府、寧夏石嘴山市政府和四川省攀枝花市政府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擬在上述四省(區)、市分別開發光伏并網太陽能項目,總量達1800兆瓦,總投資300億元。
圈地隱憂
“垂直一體化不等同于圈地,圈地只會造成行業虛假的繁榮,也會給國家決策部門傳遞一種錯誤的信息,即光伏業是不是真的過剩了?這就會導致很多限制產業發展的政策出臺,后果很嚴重。”高紀凡對一些企業的大舉圈地頗有微詞。
在高紀凡看來,一些企業的圈地行為實際是“釣魚工程”。“連土地的租賃合同、融資保證、采購合同都沒有,就敢號稱幾百乃至上千兆瓦,而這種工程一般5年內都不會開工,這其實在忽悠自己和別人,對企業和地方政府都沒有好處。”高紀凡直言。
然而,同質化的競爭已經讓各個企業之間的競爭呈現出白熱化的局面。一位業內人士就對記者透露,國內除了幾家領頭的企業有些技術優勢之外,其他的相差無幾,激烈的競爭讓這些企業之間敵對的情緒蔓延,“搶單、搶客戶、搶工程時有發生。”
而據上述人士透露,同為行業領先企業,天合光能與無錫尚德的競爭與暗戰已經日趨激烈。“作為江蘇兩個最大的光伏企業,身后也站著兩個地方政府的支持,如果天合光能超越了無錫尚德,也就奪得了全國光伏行業的頭把交椅,常州也就此成為國內新能源第一城市。”
在前述業內人士看來,這種暗戰將在天合與光能與無錫尚德以及國內眾多企業之間長期存在。“不過這種競爭將使得這個行業產生真正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該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