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風能協會近日發布的報告稱,隨著歐盟對可再生能源的推動,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將從目前的1.5GW躍升至2030年的1500億瓦。到時這一裝機容量可以滿足歐盟13%到17%的
電力需求,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9億噸。
與中國等國家集中開發陸上風電不同,歐盟不少國家已經把海上風電作為未來開發的重點。目前全球近海風電場的開發也主要集中在歐洲的丹麥、荷蘭、英國、瑞典、愛爾蘭、德國等國家。這一方面當然與這些國家可待開發的陸上風電資源相對較少有關,但更為重要的原因是,這些傳統的風電強國依靠逐步積累的經驗,已經有能力開發技術難度更高的海上風電項目。而這一點不僅對其本國的經濟發展意義重大,甚至對有效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雖然目前海上風電為歐盟提供的電力尚不足總量的0.3%。但歐洲風能協會認為,決策者應該跟進日前通過的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立法,采取行動促進海上風電網絡的建設。為了配合新法規,歐盟正考慮為海上風電網提供補貼,并協調各國相關規定。而在目前,歐盟的15個成員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有超過100GW的海上風力發電項目正在規劃中。
最新的消息是,德國政府打算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建40個海上風電園,其中北海30個,波羅的海10個,總面積100平方公里,總裝機容量為12GW,發電量可滿足1200萬家庭用電需求,并為德國北部創造3萬個工作崗位。截止2008年底,德國風電裝機總容量已達23900MW,僅次于美國,位居全球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