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哥本哈根會議結果仍難預測,但加大新能源利用比重已經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不二選擇。
但現狀并不如人意。一面是每年翻一番的巨幅產能增長,一面是局部地區發電設備撂荒嚴重。這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等人最近調研發現的風電“真相”。
數據顯示,至2008年底,有27%吊裝完成的風機閑置,未及時并入電網。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包括風電、光伏等在內的新能源產業現狀如何?瓶頸何在?下一步作何走向?
日前,馮飛和若干同事剛剛完成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重點產業調整轉型升級”的大課題。作為子課題,馮飛和王金照等人向決策層提交了一份名為“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思路和政策建議”報告。
針對新中國能源發展戰略和新能源跨越式發展中的諸多問題,本報記者專訪了馮飛。他指出,目前我國新能源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一定程度上是技術的欠發達導致;伴隨的另一個原因還在于一系列機制體制欠協調:諸如產業準入標準欠缺導致的企業投資一窩蜂;新能源電源發展與電網建設不匹配等等。
針對這些問題的解決,并結合國際減排的現狀,馮飛和同事在報告中排定了我國新能源產業大步走的發展目標,即爭取到2020年使新能源利用總量達到能源消耗的20%。
這也是官方智囊機構首度披露最新的中長期新能源發展目標。值得一提的是,該目標值空穴來風,過程中主要參考了國家能源局正在修訂中的新能源發展規劃。若該目標最終果與能源局規劃數據吻合,就意味著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的利用量比之前的官方預測目標將有若干增長,其中光伏裝機量將增長十幾倍。
政策層面的相關事實是,一個集合了十幾個部委高層的國家能源管理委員會有望于近期宣布成立。而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14日也對本報介紹稱,新能源發展規劃將于明年初出臺。
“理順管理體制、規范產業標準、集成提升技術”——這是馮飛對新能源產業未來發展的三大建議。
新能源產業三大問題
記者:前段時間關于多余多晶硅或風能發展是否過剩有過爭論,也引發對產業政策的反思。你認為,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什么?
馮飛:我們研究發現,當前該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三個,技術基礎薄弱、產業發展欠規范、管理體制不順。
技術的薄弱表現在眾多核心技術并未掌握,關鍵部件仍依賴進口;同時,技術后勁也提不上來,原因在于目前我國的新能源科研力量分散在大學等研究機構中,缺乏領軍性的創新平臺,去開展共性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另外,企業規模也偏小,研發能力較弱,缺少像通用電氣、西屋、三菱、西門子等大型綜合性設備供應商;即使具有一定經濟規模的企業,其研究開發能力還不如發達國家中小型專業技術公司。
產業欠缺規范主要表現在風電、光伏發電設備的技術標準匱乏,強制性檢測和認證制度尚未建立。這種狀況帶來兩個問題:一是企業一哄而上,惡性競爭。由于有政策鼓勵,又沒有進入門檻,大量企業進入新能源領域。
數據可以說話。目前,我國風電主機廠超過70家,前四家產能超過1200萬千瓦;多晶硅生產廠家超過30家,到2009年底產能可達3萬噸,而2008年全球多晶硅需求只有4.52萬噸。企業的大量進入導致低價競爭,甚至是惡性競爭,通過犧牲產品質量和可靠性來壓低價格,并帶來部分產品質量的隱患。
由于新能源產業近幾年“爆發式”增長,很多產品從研制到批量生產周期太短,產品研制中的問題在批量生產之前沒有充分暴露和有效解決,加上未經任何檢測就被大量投放市場,將來有可能出現大面積設備故障,造成重大損失。
相關體制機制仍未理順表現在,諸如新能源電源發展和電網建設還不協調、新能源發展帶來的成本增加沒及時傳導、對電網企業缺乏強制性要求和監管等等。直接后果就是新能源發電設備撂荒現象仍比較嚴重。以風電為例,2008年底我國有1215萬千瓦的風電機組完成吊裝,其中1000萬千瓦通過調試可以發電,但2008年底實際并入電網的風電裝機容量僅為894萬千瓦,占吊裝完成的風電裝機總量近73%。
記者:2007年9月我國頒布的《中國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量要達到6億噸標準煤,占能源消耗總量的15%。你們為新能源未來發展排定的目標是否有變化?
馮飛:總量上有所增加。我們的建議是,爭取到2020年風電裝機達到1億千瓦,核電裝機達到80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2000萬千瓦,新能源利用量相當于9億噸標準煤,占能源消耗的20%。這些目標,主要參考了國家能源局正在修訂的新能源發展規劃。
在產業規模方面,要爭取在未來3年使新能源產業年產值翻番,產值達到4000億元,再通過此帶動諸如設計、安裝、運營、維護和配套設施等相關行業,實現每年上萬億元的GDP增長。
未來三年將是新能源技術創新的關鍵期,需要集中解決裝備自主化和國產化,特別是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問題;要在三代核電技術、大功率風電、太陽能多晶硅制備等關鍵技術的消化、吸收上,取得突破。
產業發展要避免多頭管理
記者:要完成這些目標,你們覺得產業政策上應該有什么調整或者加強?
馮飛:這涉及到宏觀管理體制、科技研發平臺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在宏觀管理上,由于新能源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涉及到國家能源局、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環保部、住建部、標準委等多個部門,應通過完善制度,加強各部門的組織協調,明確各部門的任務和權責,避免多頭管理或相互扯皮。
鑒于新能源技術瓶頸問題突出,且新能源技術研究投資巨大,回報周期長,我們建議從國家層面統一扶持,設立開放式的國家新能源研究機構,或可以中科院系統作為依托建立。在這個平臺上,研究機構之間、研究機構與企業間可以充分溝通信息,并推進大項目的合作。
同時,要加快新能源產業標準、認證和檢測體系建設。特別是要盡快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風電、太陽能整機及關鍵零部件的設計和認證標準;同時,要實施統一的風電、太陽能認證制度,逐步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
另外,需要盡早制定風電、光電并網技術標準。這個標準的制定應由政府部門牽頭,電網公司、發電設備制造商等多方共同參與。
記者:還需要推進哪些配套建設?
馮飛: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快電網等配套設施建設,特別是要加快已建成新能源項目的接入線路建設,解決設備撂荒的問題。同時,有重點、分步驟地推進輸電網、智能化配網和儲能設施建設。
針對“廠網分開”以來,廠網不協調的突出問題,我們建議明確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同時作為新能源發展規劃和電網發展規劃的主體,并促成電源企業、電網企業、政府規劃部門共同參與電力規劃。
完善定價機制也很重要。我們建議當前可采取特許權招標與標桿電價兩種方式都要保留。一方面,對于規模大、資源條件好的新能源項目,繼續實行特許權招標,通過引入競爭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對分散利用、資源條件不太好的項目,實行分區域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以鼓勵企業投資和規范政府定價行為。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自動化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來源網絡如有誤有侵權則刪。
當您熟讀設備手冊卻難解現場故障,仿真成功但真機調試屢屢報錯,缺乏系統工程思維框架,渴求權威認證提升職業競爭力。歐姆龍課堂培訓直面技術痛點,助您提升實戰力。新能源,視覺,控制,
8月27日,思格新能源南通智慧光儲充系統量產基地順利完成結構封頂。從開工到主體封頂僅用時三個月,建設速度遠超常規工期,生動詮釋了"蘇錫通服務"與"思格速度"的雙向奔赴。逆變,智能化,EMS,
近期,經緯恒潤首款平臺化熱管理控制器成功搭載某頭部品牌純電商用車量產落地,以平臺化優勢、高集成度解決客戶擔憂,提供高性價比、高可靠性的熱管理控制解決方案。新能源,智能化,
新能源車“心臟”升級!看安川如何注入新動力。新能源車“心臟”升級!看安川如何注入新動力
在工業4.0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今天,北京昆侖海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憑借三十余載技術積淀,推出新一代物聯網遠程控制器系列產品,為計量領域智能化轉型注入強勁動能。新能源,
5月15日,第十七屆深圳國際電池技術交流會/展覽會(CIBF2025)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盛大啟幕。在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節點,CIBF2025以"鏈動全球?賦能綠色?驅動未來"為主題打造全球新能源領先技術展示的平臺,吸引了全球頂尖企業參與,全景展現了從基礎材料突破到終端場景應用的技術創新圖譜。智能,安全,裝配,
近日,經緯恒潤憑借在智能底盤領域的技術突破與創新實踐,榮獲精工汽車頒發的“技術創領獎”。此次獲獎不僅是對公司技術實力的高度認可,也是我們在市場深耕與合作伙伴共同進步的道路上的成績證明。新能源,冗余,控制器,
當您熟讀設備手冊卻難解現場故障,仿真成功但真機調試屢屢報錯,缺乏系統工程思維框架,渴求權威認證提升職業競爭力。歐姆龍課堂培訓直面技術痛點,助您提升實戰力。新能源,視覺,控制,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