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物聯網應用發展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寶國指出,信息運營業將是物聯網產業的核心,電信運營商將憑借網絡和運營的優勢,主導物聯網產業的發展。
信息運營是關鍵
目前業界普遍認為,物聯網的架構應分為感知層、傳輸層和應用層三個層次。而陳寶國則在發言中指出,除此三個層次之外,還應增加一個信息運營層。信息運營層將主要提供信息處理、計費網關、認證網關、API接口等。“信息運營業將會是未來物聯網產業的核心。”陳寶國表示。
易觀國際高級副總裁張鷹進一步表示,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面臨著輕效果,缺服務的問題。就服務而言,信息運營服務將會是未來物聯網產業直接面向用戶的窗口,在整個物聯網產業中舉足輕重。
那么誰才能承擔這樣的角色?陳寶國和張鷹均指出是電信運營商。電信運營商無所不在的通信網絡和在通信運營方面的豐富經驗,使得他們當仁不讓地成為了物聯網產業的主導者。
標準體系難健全
在大致厘清物聯網的層次架構之后,各層之間以及各層內部的技術標準問題則成為物聯網發展中的又一焦點。陳寶國指出,目前物聯網的標準體系可大體分為基礎標準、應用標準和編碼標準三個部分。
“由于在基礎標準方面功底薄弱,所以我國不可能建立起完整的物聯網標準體系。”陳寶國說。
以物聯網信息感知的關鍵技術傳感器技術為例,此前清華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王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曾表示,目前在無線傳感器技術領域,我國就尚無話語權。“我國的傳感器芯片,從技術標準到制造工藝,都落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王雪說。
不過陳寶國亦強調,基礎的薄弱并不妨礙我國物聯網產業應用的發展,“我們可以在產業化過程中逐步建立自己的一些標準。”陳寶國說。
RFID成香餑餑
RFID技術是短距離無線通信領域里的射頻識別技術,它和無線傳感器技術被認為是物聯網信息感知層的兩個技術方向。 本次大會上,來自宏霸數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國自動識別技術協會等各界人士,紛紛圍繞RFID技術展開熱議。專家表示,目前我國的RFID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二代身份證、物流管理、門禁等領域,并已獲得百億元的市場規模。中國移動集團總裁王建宙此前也曾在多個場合表示,中移動已在畜牧業方面采用了RFID技術,結合TD實現了智能養殖。
據中國自動識別技術協會理事長張成海介紹,RFID技術自90年末期被引入中國到現在,經歷了兩次發展熱潮。此次隨著物聯網的興起,RFID技術應用將會進一步規模化。
不過,張成海也指出,在物聯網的內涵中,要達到所謂“物與物的對話”,則需要獲取物體狀態更多的數據,而不僅僅是目前RFID標簽所標識的固定信息。
無線傳感器技術可以隨時測量物體及其周圍環境的物理數據和生化數據,并進行簡單處理。這一物聯網關鍵技術尤其值得業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