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7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閣,就當前經濟形勢、明年我國經濟工作等問題接受了新華社獨家專訪。
采訪開始時,溫家寶說,今天接受新華社的采訪,感到非常高興。我想主要談過去一年我們國家是如何應對金融危機的。作為政府總理,應該把真實情況向人民講清楚,這是我的義務。同時應該給人民帶來信心和希望。
接受這次采訪,并不代替我答應的每年要同網民們進行一次在線交流。在“兩會”之前,我還要同網民們見一次面。
隨后,溫家寶回答了新華社記者的提問。
“給金融危機打分現在還為時過早”
新華社記者:我想提的第一個問題是,一年來,國際金融危機是我們應對的一個主要課題,可以說應對得驚心動魄,一攬子計劃力挽狂瀾,您親身經歷,一定有很多很多的感慨。大家想知道的是,您對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打多少分?您最滿意的是什么?最遺憾的又是什么?
溫家寶:過去這一年,可以說是驚心動魄的一年。如果回憶起來,去年冬天的時候,金融危機突然襲擊我國,企業遭受了很大的困難。我記得我看到碼頭上堆積著大量的礦石,這些礦石都是當初用高價買來的,可以用到今年的6月份。當時的波羅的海指數由上萬點猛降至幾百點。11月份,我在深圳考察,然后又到東莞,發現許多企業非常困難。中國最大的一家集裝箱廠竟然一個集裝箱的訂單都沒有,大批工人回家了,許多農民工返鄉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心情非常沉重。不知這場災難給中國經濟帶來多大的損失,也不知道它會持續多長時間。
在這種困難情況下,黨中央、國務院及時果斷地采取了應對的政策和措施。應該說,通過全國人民一年的努力,我們穩住了經濟、穩定了就業,保持了社會的安寧,這是我心里感到慰藉的地方。因為金融危機還沒有過去,許多工作還沒有結束,現在打分還為時過早。但我們前一階段的工作是有效的,全國人民應該引以為自豪。
應對這樣一場大的危機,可能需要付出一些代價,也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我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如果我們信貸保持得更平衡一些,結構更合理一些,規模更適當一些,就會更好。我們年中開始注意這個問題,并且努力加以糾正,下半年的情況有所好轉。因此,我們一定要善于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再接再厲,把應對金融危機的工作做得更好。所以說,今年打多少分還得靠實踐和歷史的檢驗,最終靠人民的評價。
新華社記者:今天是星期天,您沒有到外地去考察,好像有點破例了。來之前我做了一個簡單的統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您到外地考察的次數有36次,而且常常是利用周末和節假日的時間。我聽說在您身邊的工作人員每到周末或者節假日,總是要提前把行李打好,準備隨您到外地去出差,已經形成一個慣例了。我想在一趟趟考察中肯定有很多故事。請總理談談,這些考察對您的決策有什么樣的幫助?
溫家寶:在國際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候,我確實加快了工作的步伐,經常下到基層,已經走了20多個省(區、市)。我跟基層的同志講,我要跑遍各地,直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取得最后勝利。我下到基層主要辦三件事情:第一是傳遞信心,第二是了解情況,第三就是研究制定政策。
“風起于青萍之末”。2008年“兩會”記者招待會上,我曾經講過,這一年可能是最困難的一年。難在什么地方?難在國內國際不確定的因素多,因而決策困難。但我不是個預言家,我沒料到5月份會發生汶川特大地震,我也沒料到緊隨著而來的金融風波襲擊了中國。其實“五一”節我在寧波的時候,已經看到企業開始出現了一些困難。
忙完抗震救災工作以后,從6月底、7月初開始,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同志進行了密集的到基層考察調研。7月上旬的一天,我在無錫參觀一家紡織廠。在車間里,機器轟鳴,什么也聽不到。出來的時候,我跟廠長講,咱們到屋子里去談一談。我們幾個人就坐在一間小屋里,廠長第一句話就跟我說,“溫總理,你來訪貧問苦了,你要聽真實情況,還是要聽一般情況?”我說我當然要聽真話。他就給我講了企業碰到的各種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