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本哈根會議結束后不久,我國《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第二次提請審議,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初步確定了理性的發展思路??梢灶A期,未來的新能源支持政策仍將時刻體現“避免泡沫”的思路。
事實上,近期整個新能源板塊在資本市場都比較活躍,除了光伏企業之外,還有國內風電企業龍源電力登陸港交所,凱迪電力增發募資18億元下注生物質能項目等。種種跡象顯示,新能源產業漸漸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即使哥本哈根會議取得談判突破的冀望落空,也難以阻止新能源市場在全球范圍內的升溫。
僅就光伏市場而言,分析人士預期,2010年,將從以往集中在歐洲市場轉變為歐洲、美國、日本、中國市場共同綻放的形勢。金融危機退去,各國金融信貸逐步恢復,也使得渴求資金的新能源企業“守得云開見月明”。
這無疑可喜,但比遭受金融危機更讓人擔憂的是,新能源行業自身的“大躍進”劣根性能否根除,耳提面命的“過熱”警示會不會被當成耳旁風。此前,因多晶硅產能相對需求嚴重不足,多晶硅價格被暴炒,眾企業跟風掀起多晶硅產能擴張高潮;如今,多晶硅價格泡沫破滅,行業重回理性,此間,我國已有大批企業巨額投資一去無回,破產倒閉?! ∽屑毾雭?吃虧就吃在一沒有多晶硅定價權,二與市場需求不合拍。再看風電,問題出在整體規劃缺位,各道產業鏈各自為政,一味求快求大,自然要在并網“短板”上栽跟頭?! π履茉串a業來說,一場金融危機引發的泡沫擠出運動,讓產業跌了不大不小的跟頭。好在恢復迅速,重整旗鼓之后,企業的眼光能否長遠起來,決策者的規劃能否考慮周全,行業新格局、新秩序、新標準是否科學合理,都影響著行業的下一段路能否走得順暢。
與新能源企業紛紛上市、增發的熱鬧現象相比,行業專家雖然認同未來將是新能源產業大顯身手的時期,但相比上一輪“跑馬圈地”式、帶有盲目性質的發展模式,此次新能源的政策推動將更注重節奏,重視發展質量和效益,堅持“健康發展”為原則,避免因單純追求速度而搞出泡沫。新能源項目不能再成為“指標化”色彩濃重的功利之作、政績之作,這也需要地方政府對此提高認識。未來低碳經濟無疑是政府重點發展思路,但不會像一些新能源企業期望的那樣,短時間內迅速出臺力度夠大的激勵政策,更可能選擇更加穩健的發展速度,避免盲目擴張導致泡沫的產生。這樣的政策領悟,對于再次啟程的新能源企業來說,需要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