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NewYorkTimes》1月18日刊登的文章稱,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的玻璃制造業開始逐漸陷入衰落,金融危機則是讓這種趨勢進一步加速了。像康寧(Corning)和Guardian工業集團這樣的大的玻璃制造企業表示,即使經濟條件改善了,他們也不可能將國內的人員雇傭和生產帶回到衰退前的水平了。首先,進口制約了銷售。而且,更大的利潤存在于國外,因此他們正在將投資和產能的擴大放到海外工廠。
由于這個國家的失業率一直在10%左右盤旋,有越來越多的呼請來減少失業。因此如果失業率依然保持在創紀錄的高水平,一個被一次次提及的爭論將再次出現,有人將會向奧巴馬政府施壓通過提高現有進口玻璃關稅,尤其是來自中國的玻璃,來為這個國家的玻璃制造業提供保護,就像正在鋼鐵和輪胎業上發生的事情一樣。該舉動或者是類似的事情得到了美國鋼鐵工人支持的,同時也得到了運營著這個國家300多家工廠的小廠商支持。
他們說,中國的玻璃在美國市場有競爭力的唯一原因是他們近年來得到了中國政府的巨大補貼。這些補貼抵消了重玻璃——比如汽車擋風玻璃——穿越太平洋(601099,股吧)的運輸成本。美國聯合鋼鐵工人工會(UnitedSteelworkers)玻璃工業部門主席TimTuttle表示,“我們絕對需要對來中國的玻璃增加關稅”。整個行業的雇傭人數已經在過去的9年下跌了30%,目前僅有不足95000人。
奧巴馬政府避開了公開的確認某一個行業,比如輪胎、鋼鐵以及現在的玻璃,來作為進口的特別保護對象。副總統的首席經濟學家賈里德-伯恩斯坦(JaredBernstein)表示,“總統優先考慮的是幫助創造適當的經濟條件,這樣大范圍的新產業就可以協調的發展,尤其是在清潔能源領域。”
該警告反應出了很多主流經濟學家以及貿易專家的自由貿易思想。他們認為,在全球經濟都在將關稅及補貼最小化的情況下,每個國家——如果不立即,從長遠看也是——都將注重的是自己最擅長的產品及服務,并以此交換別的國家所擅長生產的,這樣就可以將全球的生產最大化。
美國聯合鋼鐵工人工會認可自由貿易,但是在輪胎、鋼管以及目前的玻璃上認定中國政府的補貼削弱了自由貿易賴以存在的基礎。然而,就在鋼鐵工人以及很多小公司在尋求保護的時候,大的玻璃制造商通常不會這么做。有部分公司,在中國有工廠的那些,還受益于這些補貼,同時得以進入中國快速發展的市場并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向美國出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