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面積不過5平方英寸、薄如晶片的新型塑料電池問世,這種有望在未來十年內取代傳統電池的“超級電容器”,將讓手機、GPS設備、iPod及數碼相機等電子設備更為小巧玲瓏。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超薄型塑料電池,它不僅能夠顯著提高儲電和釋電速度,還將為電子產業、汽車業乃至服裝業帶來重大突破。
據研究小組組長、倫敦帝國學院航空部的埃米爾·林哈爾希博士介紹,這種面積不過5平方英寸、薄如晶片的新型塑料電池并非真正意義上的電池,而是一種“超級電容器”。
從外形上看,它更像是一種由兩層碳纖維和一層玻璃纖維組成的“夾心三明治”,其表層還涂有導電性合成樹脂。充電時,電子從上層碳纖維透過玻璃層到達底部,從而產生正負電極。此時只需將其插入手機等電子產品中,便可發揮類似于普通電池的釋電功能。
這種“超級電容器”在5秒鐘內吸收的電能可供電視機液晶屏運行20分鐘,它不僅能夠顯著提高儲電和釋電速度,而且不會發生任何化學反應,從而避免了組成成分的降解,因此使用壽命比普通電池更持久。
林哈爾希博士的新發明有望使人們夢寐以求的超薄微型設備成為現實。例如,采用塑料電池技術的手機看上去比信用卡還要薄,GPS設備、iPod及數碼相機也將變得更為小巧玲瓏。
鑒于笨重的電池已被富有彈性的塑料所取代,可以如紙片般隨身攜帶的折疊式電腦屏幕或將成為未來主流。塑料電池的延伸性發明應用還包括所謂的“電子衣”。它可在使用者走動時吸收電能,并在天氣變冷時逐漸釋放熱量,這樣一來,人們便可在冬季出游時兼顧風度與溫度。
林哈爾希博士及其同事計劃將其發明應用于混合型電動車,例如用電池塑料來代替車廂內用于固定備用輪胎的金屬底板即所謂的輪窩(wheel well)。通常電動車由內燃機和電動馬達組成,后者通常需要大量電池才能驅動,這導致車身更重、能耗更大、充電間隔更短。未來混合動力車可直接從車頂或車門吸收電能,從而使混合動力電池的數目和體積大幅“縮水”,同時還能減輕汽車輜重,改善材料結構、提高運行效率。
據介紹,這種新型混合動力車的重量比同類產品輕15%以上,尤其適用于長途旅行,使用者可以輕裝上陣,也不必為充電而煩惱。與此同時,研究人員正致力于開發一種更高效的充電系統,例如在汽車制動時回收能量或是在碳纖維表面培育納米管,以擴大前者的表面積,進而提高復合材料的電容量。
這項為期三年、總投資額達300萬英鎊的科研項目得到了來自歐盟的資助,除倫敦帝國學院外,其合作伙伴還包括沃爾沃汽車公司等業界巨頭。面對廣闊的商業前景,林哈爾希博士充滿自信地表示,這種“無與倫比”的塑料電容器將在十年內徹底取代電池。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自動化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來源網絡如有誤有侵權則刪。
GE Fanuc智能平臺近日在GE公司位于英國倫敦的辦事處主辦了第二屆年度執行論壇“精益卓越經營”。這次活動主要演講和討論了有關目前全球經濟的問題,制造商如何渡過難關,以及新技術能夠并將對未來的成功起到的作用。 GE英國、愛爾蘭、荷比盧總裁兼首席執行官Mark Elborne在論壇上擔任主講人。他說到,
倫敦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公交網絡的城市。倫敦實行公交優先、車票一卡通政策;對公交運行實行現代化和智能化管理,通過流量監測、道路及車站管理,疏通公交運行中的各個環節;逐步教育民眾樹立環保意識,鼓勵市民多使用公交,降低私家車的使用率,提倡出行騎自行車,不鼓勵老年人在車流高峰時出行。 基礎設施建設投
5月27日,中英官方智能交通交流推介會在倫敦舉行。國務院參事,原科技部秘書長石定環率中國智能交通代表團與會。英國交通部、貿工部、倫敦交通局、商業機構、公司以及駐英使館科技處、經商處應邀參加了會議。新世界(中國)科技傳媒有限公司贊助了會議,并為配合參加倫敦公共交
據路透社報道,兩位名為“瑪麗護士”和“羅比醫生”的醫學機器人正式在倫敦一家醫院開始工作。有了機器人之后,即使醫生們在另一家醫院或另一個國家,也可以通過視頻對患者進行檢查和交流。這一創新概念為遠程醫學研究、技術與醫學保健的融合打開了新視野。 機器人高為5英尺(1.5米),由一名醫生通過操縱桿遠距離控制
于1863年創建的倫敦地鐵目前每天運載的乘客量約為三百萬人。但近年來,倫敦地鐵系統由于投入資金的短缺而陷入運營困境。英國交通部最近表示將在未來五年中全面改造倫敦地鐵系統,提升運營質量。 英國交通部有關負責人日前在倫敦召開的一次國際地鐵系統發展會議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