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發電機已經步入能量轉化新里程
發布時間:2010-05-17
來源:中國自動化網
類型:
產業分析
人瀏覽
對納米科技專家王中林來說,2010年是興奮、突破也是充滿希望的一年。
3月28日,英國《自然—納米技術》報道了他的研究小組的兩項研究新成果:具有高電壓輸出的納米發電機、首次實現基于納米線的自驅動納米體系。
4月16日,美國《科學》雜志新聞焦點欄目發表綜述文章,介紹將廢棄能量轉化為可用電能的納米發電機。文章說:“將運動能量轉化為電能的這種微小設備不可能驅動城市,但它們很快就足以能為手持電子設備和看不見的感應器陣列充電。”
納米發電機的理念是由王中林于2006年首先提出的,之后,美國《科學》雜志將納米發電機的研發作為一個嶄新領域推出。
王中林是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校董事教授、杰出講座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6年,他提出:“提高納米發電機的輸出電壓和功率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納米器件的自驅動化,即不需要外接電源或電池。”
王中林的研究小組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納米發電機。如今,他說,納米發電領域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時刻……我相信,按這種勢頭發展下去,在不久的將來,納米發電機就會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
在這篇題為《納米發電機:用廢棄能量驅動超小電器》的文章中,美國《科學》雜志介紹了在納米發電機領域取得最新突破的3位科學家:
普林斯頓大學的化學家麥邁克·卡爾平,他的研究小組研制出可嵌入硅膠中的柔性壓力材料(PZT)納米絲帶發電機,如果嵌入衣服之中,這種微型發電機能將身體行動時產生的能量轉化為手機電能;
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王中林,他的研究小組發明的氧化鋅納米發電機可輸出迄今為止最高的電壓——2.4伏特,而標準AA電流的輸出電壓是1.5伏特,并且實現基于全納米線的自驅動納米體系;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機械工程師林立偉領導的小組,他們研制出一種具有壓力感覺發電特征的長納米纖維,如織入衣服,也可將運動能轉化為電能,為手機充電。
卡爾平在文章中稱贊王中林是提出幾個納米發電機概念的先鋒。他認為,王中林小組研制的高輸出電壓納米發電機是一項很棒的工作。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自動化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來源網絡如有誤有侵權則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