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數據預測2011年存儲行業(yè)十大發(fā)展趨勢
發(fā)布時間:2011-01-21
來源:中國自動化網
類型:
企業(yè)資訊
人瀏覽
日立有限公司(NYSE:HIT)的全資子公司日立數據系統(tǒng)近日發(fā)布了其對 2011 年存儲行業(yè)的十大預測與觀點。日立數據系統(tǒng)公司首席技術官Hubert Yoshida通過其博客發(fā)表了名為《2011 年十大發(fā)展趨勢》的博客文章, 針對當前存儲行業(yè)發(fā)展的熱門話題——數據中心轉型做出了十大發(fā)展趨勢: 1. 隨著存儲虛擬化(Storage Virtualization)和動態(tài)預配置(Dynamic Provisioning)成為云服務以及動態(tài)、高可用性數據中心的基礎,它們的推廣速度將會加快。存儲虛擬化——即外置存儲陣列的虛擬化,將實現從一個陣列到另一個陣列的平滑遷移,并消除更新存儲系統(tǒng)所需的代價高昂的停機時間。動態(tài)預配置能夠讓客戶在幾分鐘之內完成存儲預配置,采用自動寬條帶化技術方便地提升性能, 并為靈敏的存儲基礎架構提供按需配置的容量。 2. 為了加快數據中心虛擬化進程,將需要更加緊密地整合服務器和存儲虛擬化資源。服務器虛擬化已邁過了通過整合打印、文件、測試和開發(fā)服務器降低成本的階段,目前正處于支持第一層應用服務器的階段。接下來,為了進一步支持第一層應用程序,服務器虛擬化將需要整合各個企業(yè)級存儲虛擬化陣列,從而克服某些軟件I/O瓶頸(如SCSI reserves),并能通過擴展?jié)M足第一層企業(yè)級應用程序的高可用性和QoS需求。 3. 虛擬分層(Virtual tiering)將被用于數據生命周期管理。虛擬分層技術目前能夠將某個卷分配到某個包含多個性能、成本各異和多層存儲的存儲池中,并能根據訪問次數智能地將該卷的某些部分移至不同的存儲層級。用戶不需要對某個卷進行分類,并將其分配到某個存儲層級,也不需要根據活躍狀況在各層級之間移動該卷。虛擬分層或動態(tài)分層技術將自動完成這些工作,無需用戶對卷進行分類,并在各層級之間移動整個卷。 4. 使用SSD硬盤提升虛擬分層配置的性能、降低成本正逢其時。由于一個卷的80%或以上部分通常并不處于活躍狀況,因此,第一層上只需少量的SSD硬盤服務某個卷的活躍區(qū)域,而該卷的大部分可以位于成本較低的SAS或SATA硬盤上。在容量相同的情況下,一個包含少量SSD和大量SAS/SATA硬盤的多層存儲池的成本低于一個SAS硬盤存儲池,而且前者的IOPs是后者的4至5倍。 5. 串行SCSI(SAS)硬盤將被用于提升企業(yè)級存儲系統(tǒng)的可用性和性能。 與用于支持舊存儲系統(tǒng)中光纖通道(FC)硬盤的FC環(huán)路不同,SAS是一種點對點協(xié)議。FC環(huán)路要求環(huán)路上的每塊硬盤進行仲裁,以便訪問該環(huán)路,而這會導致爭搶。如果將一個速度更快的硬盤——如SSD硬盤,連接到環(huán)路上,它可能會淹沒環(huán)路,讓其它硬盤無法訪問。由于SAS硬盤是6 Gbps,而FC環(huán)路是4 Gbps,SAS具備速度更快、點對點訪問的性能優(yōu)勢。由于SAS是點對點協(xié)議,定位硬盤故障更加容易;與此相反,FC環(huán)路需要查詢環(huán)路上的每塊硬盤,直到找到故障硬盤為止。此外,SAS還兼容SATA,它們之間的唯一區(qū)別是端口:SAS是雙端口,而SATA是單端口。在Hitachi存儲系統(tǒng)中,SAS擴展器(expanders)被用作點對點連接的交換機。#page# 6. 憑借低功耗和散熱效率,小型封裝(SFF)硬盤將得到普及。SFF硬盤是2.5英寸硬盤,功耗僅為6到8瓦;與此相比,大型封裝(LFF)3.5英寸硬盤的功耗為12到15瓦。SSF可大幅降低功耗,提升散熱效率,并節(jié)省空間。多家廠商已將24塊SFF硬盤封裝到一個高2U、寬33.5英寸的硬盤架中。Hitachi更改了AMS 和Virtual Storage Platform(VSP)的封裝方式,進一步提高了封裝密度。AMS現在擁有一個包含48塊硬盤、高3U、寬24英寸的高密度硬盤架,但并不將所有硬盤安裝在硬盤架的前側。用戶可以拉出硬盤架,對所有48塊轉動的硬盤進行維護保養(yǎng)。VSP擁有一個硬盤模塊,該模塊高13U,寬24英寸,包含80塊3.5英寸硬盤或128塊2.5英寸硬盤。用戶可以從前側或后側對硬盤進行維護保養(yǎng)。 7. 云將成為一種有效的基礎架構模型。雖然“云”仍將伴隨一些夸大成份,但將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一概念。通向云的道路將加快云的推廣速度,并促進管理工具和協(xié)調層( orchestration layers)的發(fā)展,提供端到端透明性,以確保實現服務級目標和計費功能。 8. 數據中心的融合將啟動。 服務器、存儲和網絡基礎架構的融合將使部署應用程序變得更加簡單、快速。服務器、hypervisor(超級管理程序)、存儲和網絡虛擬化的使用將是開放平臺的關鍵,以保護客戶投資并為客戶提供更多樣的選擇。 9. 在應用程序需求的驅動下,存儲虛擬化或云基礎架構中增加更多應用程序透明性。如果沒有這種透明性,應用程序用戶將無法知道他們的服務級目標是否得到實現,無法確定費用,無法制訂使用規(guī)劃,也無法知道基礎架構的健康狀況。管理軟件應提供一個業(yè)務單元或應用面板,并在其中定義了一個服務等級目標(SLO)。該目標不隨配置的變化而改變。面板應顯示某個可選時段內的SLO狀態(tài),硬盤、RAID類型、存儲端口的實際分配情況,陣列組和主機鏈路的健康狀況,以及所分配容量的利用率。 10. 將提供遠程代管服務,以減輕阻礙IT運營遷移至新技術的低級別監(jiān)測、報警、報告和管理任務。在過去的十年中,IT部門的使命是要做到事半功倍,而IT員工超負荷的工作只能做到維持更多的重復工作而已。為了改造數據中心,IT員工必需抽出時間參加培訓、規(guī)劃和執(zhí)行工作。一群使用遠程管理工具、在運營中心之外進行操作的IT專家可利用他們的技能幫助維護多個系統(tǒng),這種方式不僅成本經濟,而且可以迅速提升資產的投資回報率。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自動化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來源網絡如有誤有侵權則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