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發展趨勢,科學人文交融。
人文為人之本,科學立世之基。
同源共生互通,互異互補求同。
科學人文交融,全面提高素質。(楊叔子)
5月13日下午,我國著名機械工程專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楊叔子院士做客第41期廣東科協論壇作“時代發展趨勢:科學人文交融”專題報告。廣東省科協七屆委員、省直有關部門、部分高校的師生等,近300人聆聽了孫院士的精彩報告。

楊叔子院子作“時代發展趨勢:科學人文交融”專題報告

會議現場座無虛席
本次論壇由廣東省科協主辦,廣東省自動化學會和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聯合承辦,廣東省科普信息中心、廣東科學館、羊城晚報等單位協辦。論壇由廣東工業大學校長陳新主持。中國科協網、廣東省科協網對此次論壇做了在線圖文直播。廣東省省自動化學會劉奕華理事長、張清華常務理事、陳雪梅常務理事等出席會議。

廣東工業大學校長陳新主持會議

省科協與我會多位領導出席會議
楊院士指出:科學與人文交融是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趨勢,科學為人文奠基,人文為科學向導。科學文化的作用在于認識世界,發展社會生產力;人文文化在于嚴密思維,開辟正確的認識道路。只有科學知識與人文知識相輔才是完備的知識。
楊院士引用為溫家寶總理的講話:“國家的影響力,取決于經濟、科技和軍事的實力,但歸根結底取決于文化實力。文化的影響力更深刻、更具滲透性。” 闡述了科學與人文,功能互異與交融的關系。楊院士的報告會詳實精彩、數據嚴謹,講解深入淺出,對廣東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建設科技強省、文化大省具有指導意義。
互動環節,楊院士就各位與會專家學者的提問一一作答,楊院士詳細的解答以及幽默的語言贏得同學們陣陣掌聲,現場氣氛非常熱烈。

互動環節氣氛熱烈
當今時代,科學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計算機網絡和信息技術、生物基因組工程、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等等,這所有的發展都是科技飛速發展的體現,給人類以希望和生存的動力。同時,科技的發展又給價值觀和倫理道德帶來巨大的沖擊。科學人文的融合于經濟社會發展進步尤為重要,文化是民族的靈魂。
廣東省自動化學會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