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十二五”規劃的實施,高耗能企業節能減排剛性指標考核的壓力越來越大,約束也越來越大。
國資委也將節能減排任務列入了中央企業負責人的任期業績考核,并引導企業層層落實分配節能減排的指標和任務到相關負責人,對不能按期完成任務的企業給予降低考核級別的處罰。
據了解,自從進行節能減排政策以來,一些地方政府為完成節能考核任務盲目地實施拉閘限電,這似乎讓節能問題成為了用能企業的包袱。本來節能環保利國利民,對于企業也有減少成本之利,而目前國內一些并不合理的節能減排做法,卻往往使得節能投資成為浪費,用能企業為了達到指標做一些表面節能的功夫,但實際上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用能企業耗能大的問題。
節能減排并非一日之功
一位業界專家告訴記者,傳統的節能模式,企業初期設備的采購和改造投資都很大,產生的節能效益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抵消初期的節能投資成本。在此期間,對于注重當期經營效益的一些地方用能企業來說,節能項目必然會成為“雞肋”。有些節能設備并不像廠商宣稱的那樣節能效果明顯,在使用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節能效果不明顯的情況,造成一些用能企業出現買了設備,節能卻不理想的狀況。這也是很多用能企業遲遲未進行節能改造的一個比較大的原因。
不少節能投資出現浪費,關鍵就是需要在著眼現在的同時規劃未來,使用能企業在節能環保投資方面的成本付出與所獲得的效益成正比。
節能改造零負擔
與節能服務公司簽訂“節能服務”合同,即“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作為一種國家大力扶持的節能減排模式,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用能企業的歡迎。在進行節能改造的過程中,節能設備均由節能服務公司負責提供、安裝、設備檢修和維護等一條龍服務,省去了用能企業所有的后顧之憂,真正的做到讓用能企業放心、安心。
而進行節能改造的企業只需用節省下來的能源費按合同 “歸還”節能服務公司的改造成本即可。這不僅使進行節能改造的用能企業不用再為節能改造產生的費用發愁,也使得國家的節能減排政策得到了更好的貫徹和實施。
輕松走上節能路
以寶鋼為例:寶鋼集團于2007年3月開始與北京樂普四方方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節能改造合作。樂普四方為寶鋼集團在高爐除塵風機、礦槽除塵風機、配料除塵風機、高爐冷卻系統等各個工藝環節安裝了LP牌智能化節電設備。該設備安裝后,經測算平均為寶鋼集團節電40%以上。寶鋼集團更是在“十一五”期間,與國家發改委簽訂了超百萬噸標準煤的節能目標責任書。經過幾年的節能減排努力,2010年,超額完成了國家和地方政府下達的“十一五”期間節能量、污染物減排總量的控制任務,主要能源、環保指標在國際同類型鋼鐵企業中處于一流水平。
就這樣,通過“合同能源管理”這種模式,許多用能企業不花一分錢就實現了節能減排。從另一個方面說,節能服務公司也推動了我國的節能減排事業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十二五”期間我國的節能減排事業能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