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應用成效
基本應用情況
正式運行兩年多來,成功遙控操作次數超過5000次,其中2013年遙控次數達到2646次,轉負荷遠方操作1000余次;支撐處理配網缺陷、運行方式倒換、故障處理等相關操作超過兩萬余次,其中相關調控(含FA)操作7975次,掛牌操作6514次、置位操作3674次。主城區饋線FA功能全部投運,至2013年底,FA已經啟動391次,成功381次,其中,2012年、2013年分別正確動作176次和195次,總體成功率達到97.4%。2013年160條線路自動閉環控制成功76次,100%成功。PMS、DAS、GIS與現場配網基礎信息比對生成433條10kV線路共計600余萬條記錄,校核GIS中配網基礎信息100余萬條,采集地理空間信息5萬余條紀錄,生成各類圖形4700余張等。
應用指標
從2010年10月全部1252臺終端上線運行至今,應用指標見表1。
實用化應用成效
大面積遙控功能的使用,減輕現場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實現負荷快速轉供、配網運行方式快速、靈活調整。提高供電可靠性,提升優質服務水平,為電網迎峰度夏、度冬提供有力支撐,社會效益明顯。
全面實現FA功能,目前常態投運閉環自動控制線路達到295條。DAS集中部署的FA功能,為中壓故障巡線提供了準確的故障區段信息,縮小了運行人員故障巡線的范圍,縮短了故障隔離的時間,故障處理效率大幅度提升,供電可靠率穩中有升。
配電自動化支撐調控中心在配網故障處理、配網方式調整、配合檢修巡視等工作效能顯著,成為配網調控不可或缺的主要技術手段。
利用IEB支撐,實現多元系統互動化集成應用。通過DAS與GIS、PMS信息交互,在超過200km2配網中,對所有公用配網空間信息、設備銘牌信息、技術參數、缺陷記錄、試驗記錄等詳盡核對清理。主城區線路全部實現“數據源端維護、信息全局共享”,實現多系統圖模數高效管理機制和共享應用目標。實現配電主站與終端之間繼電保護定值上傳下裝、故障報文上傳和召喚功能,提高調控和運維管理工作效率。
核心專家牽頭,通過建設、運維和應用,成就一批專業技術人才。目前已經形成一支熟悉配電自動化技術、標準,建設管理、運維和應用的專業團隊,其中包括調度控制、繼保、自動化、通信、運檢、規劃設計等領域人才50余人,其中20余人成為國家電網公司、省地公司建設、推廣配電自動化專家人才、管理和技術骨干。
大面積大規模應用EPON技術構建配電光纖通信網,充分發揮骨干通信資源并兼顧遠期配用電發展需要。其配網通信框架充分展示了資源共享、高速帶寬,穩定可靠的應用成效。配電自動化對營配調信息通信業務系統提出了信息交互的具體應用需求,主動鞏固和推動企業相關業務信息系統更好地應用和發展,產生了較強的關聯應用效應。
管理成效
配電自動化給電網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管理和示范效益,軟實力得到很大提升,成為國家電網公司配電自動化優秀試點工程,在行業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示范效果明顯。
規則意識和協作精神得到極大提升。主管部門,協同部門、運維單位及應用主體單位其職責分工明確,界面清晰,協調有序,執行有力。通過對配網設備異動、缺陷管理、配電自動化系統運行維護等核心流程機制的建立和管控,顯著提高配網生產和調度管理協同效率。電力系統信息安全意識和防護水平得到進一步鞏固。
促進配網建設管理以及配網、通信、營銷信息化及其管理水平提升,配網基礎圖紙、臺賬信息管理信息化、規范化、可信度高。配網故障處理的自動隔離與控制促進了地配調相關專業協同管理水平的提升。初步建立起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驗收檢測、應用運維管理體系,為推進配電自動化事業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上頁 1 2 3 4 5 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