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美的家用空調廣州南沙工廠的自動化生產線首次對外開放。美的集團副總裁、家用空調事業部總裁吳文新向記者表示,美的家用空調的生產自動化率將從目前的16.9%提升至2018年的50%,未來五年內會投入40至50億元,最終目標是建成全智能工廠。
經歷了去年激烈的價格戰及市場下滑,吳文新預測,2016年國內家用空調市場不會再降,至少會穩住,而且各大廠家也會更加理性,不會像2015年那樣“殺紅了眼”。他相信,擁有優質的智能產品和不斷提升的智能制造體系支撐,“2016年美的不可能沒有好表現”。
力推智能工廠
記者在現場看到,美的南沙工廠已有兩條自動化生產線,一條是空調內機組裝線,另一條是空調外機組裝線。工作人員介紹,全廠有5000多個傳感器,將生產各個環節的實時信息及時反饋到中央控制室,管理人員通過移動終端就可以進行操控。
這兩條自動化生產線上,共有100多臺機器人、機械臂,有的安放壓縮機,有的擰螺絲,有的焊接,有的檢測,有的幫空調裝箱……協調有序、忙而不亂。但生產線旁還有一些工人在作業,因為機器人、機械臂無法完成的精細動作,仍需工人來完成,不過粗重活全由機器承擔。
在生產線之間的綠色走道上,有一條窄細的黑色磁性軌道,響著音樂的AGV物流小車不時會沿軌道自動把配件送到需要的工位上。而管理人員通過全廠布局的4G網絡,利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即可向物流小車發出配送指令。車間里配備液晶顯示看板,能夠及時監控生產、高空物流、地面物流等情況。
同時,工廠生產線的信息也與外部用戶緊密聯接。客戶可以在移動端APP中輸入訂單號,查看產品生產、倉儲、配送的最新進展。這為今后推行用戶個性化訂制C2M模式,打下了基礎。
吳文新認為,去年國家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具有深遠影響的產業變革,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
“美的家用空調有六個工廠,其中廣州、武漢工廠成為智能制造的示范點,目前各有兩條自動化生產線,一旦成熟,其它工廠也會復制這些做法。”吳文新說,要用五年時間,花40到50億,建立標準的智能工廠,以快速地響應市場。
空調總裝線將只保留三成工人
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是美的家用空調智能制造規劃的“三階段”。吳文新介紹,美的空調自2011年開始推進自動化到2015年,已在智能制造方面累計投入10億元,現有機器人數量562臺,平均自動化率16.9%,遠高于行業7%的平均水平,已節約人力成本2.2萬。
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招工難、人工成本抬升等因素促使像美的這樣的制造巨頭加快了“機器換人”的步伐。
吳文新介紹說,2011年美的家用空調用工人數為達到峰值的5萬人,2015年減少至2.8萬人,2018年將進一步減少到1.6萬人。“未來,空調總裝線只保留三成工人;零配件的生產線希望實現無人化。”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生產線上機器人數量從2011年的50臺,增長至2015年的562臺,2018年將進一步增加到1500臺;自動化率也有望在2018年進一步提升至50%。隨之而來的結果是,空調的月產能會不斷擴大,由2015年的400萬臺,提升至2018年的500萬臺。
在這個過程中,美的希望逐步建成設備自動化、生產透明化、物流智能化、管理移動化、決策數據化的智能工廠體系。以一條普通生產線為例,如果建成全智能生產線,工人的數量將從160人減至51人;機器人從0個增至68個;一次組裝合格率從97%提升至99.9%;轉換產品型號的時間從45分鐘縮短至3分鐘;自動化率從內機4%、外機8%,提升至內機64%、外機65%。
所以,吳文新強調,推動智能制造技術是基于對多重因素的考慮,首先智能制造技術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合格率的提升能增加客戶忠誠度;其次,智能制造技術可以實現柔性化生產,轉換產品型號的時間縮短至3分鐘,讓工廠可以生產多批次、小批量的訂單,甚至滿足個性化訂制需求;第三才是對成本的考慮。
難點在于工藝流程標準化
作為美的南沙工廠自動化生產線建設的合作伙伴,博眾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的總工程師楊愉強感嘆,德國2013年提出工業4.0,計劃花15至20年去實現。中國跳過工業3.0(自動化),直接從工業2.0(大規模生產)向工業4.0(智能化)轉變,必然會經歷陣痛。
楊愉強回顧,剛與美的開展合作時,原本認為空調制造要實現C2M訂制化生產非常困難,但由于美的已提前對工藝管控、產品尺寸等方面進行標準化、模塊化處理,而且將生產工藝全部分享,所以這兩條生產線的智能化改造很快就完成了。
按照計劃,南沙工廠兩條自動化生產線每臺空調的生產節拍是14秒,但目前仍需20秒。吳文新坦言,還需進一步調試,預計到2016年春節后,可具備C2M訂制化生產的條件。
推進過程最大的難點在哪里?楊愉強表示,手工組裝對零件的精度要求沒那么高,但從工業2.0直接跳到工業4.0,“自動化就一定要求零件標準化,滿足在公差范圍。一些零件標準有差異,只能與視覺傳感器等結合來解決。”
具體來說疑點、難點在于,“一是對來料質量、尺寸的管控;二是工藝次序的調轉會否對產品品質有影響;三是哪些地方用機械手、要有幾個功能、投入多少、多久有效益等,真正評價經濟效益很難;四是工藝、工序、工時上緊密合作。”楊愉強認為,這次美的與博眾緊密配合,才攻克了不少難關。他還提醒說:“自動化一定要規劃未來幾年的產品形態,否則投資巨大的自動化生產線在幾年后可能會過時。”
美的南沙空調工廠廠長汪小進透露,他們從2014年開始籌劃,前期做了很多調研,目前這兩條自動化生產線的自動化率達到64%、65%,已考慮到未來產品型號轉換的問題,內機生產線現可兼容4個系列100多個型號。早在2010年,美的集團便提出自動化戰略,招聘了上百人的自動化團隊,為此次轉換成功提供了技術支持。“但對比2018年目標,現在又是新起點。”
吳文新認為,推進智能化需要全面規劃。空調是充分競爭的行業,實施智能化生產在考慮成本節約的同時,一定要提升產品可靠性。“我們很謹慎,先做了3D模擬視頻,之后又花7萬元做了模型,在充分論證后才敢真正動手改造。”
智能制造包括智能化產品、訂單智能化、生產智能化、供應智能化、物流智能化及服務智能化等多方面。吳文新透露,到2016年8月,美的家用空調所有產品都將標配WIFI功能,未來還會具有自診斷、自學習等功能。目前,美的集團已把旗下各個事業部的服務業務進行整合,在智能服務方面會統一規劃和推進。
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美的集團副總裁兼機器人和自動化事業部總裁顧炎民 ,庫卡中國CEO許桂友,庫卡中國企業業務總經理陳峰和庫卡品牌大使波爾一同出席了本場發布會。波爾的出場瞬間就讓庫卡展臺人氣爆棚,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圍觀。著名乒乓球運動員、庫卡品牌大使蒂姆·波爾先生亮相庫卡展臺,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工博會,新品發布
美的集團副總裁兼機器人和自動化事業部總裁顧炎民 ,庫卡中國CEO許桂友,庫卡中國企業業務總經理陳峰和庫卡品牌大使波爾一同出席了本場發布會。波爾的出場瞬間就讓庫卡展臺人氣爆棚,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圍觀。著名乒乓球運動員、庫卡品牌大使蒂姆·波爾先生亮相庫卡展臺,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工博會,新品發布
在人民大會堂,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京召開,美的樓宇科技憑借“空氣源熱泵多品位熱能高效供應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榮獲了“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在人民大會堂,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京召開,美的樓宇科技憑借“空氣源熱泵多品位熱能高效供應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榮獲了“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第三十五屆國際制冷、空調、供暖、通風及食品冷凍加工展覽會(簡稱2024中國制冷展)于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辦。美的樓宇科技攜旗下的MDV、鯤禹、KONG美控智慧建筑等眾多產品品牌亮相
創立于1915年的安川電機集團已擁有近50年的工業機器人以及10年以上的服務機器人核心技術沉淀。將多年積累的核心技術在推動智能制造的同時更好地服務貼近每個人的生活,安川投入到與美的集團攜手共同開拓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
美的集團(以下簡稱“美的”)將攜旗下美的樓宇科技、美的工業技術、庫卡、安得智聯、美云智數五大業務單元共同亮相2023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工博會")。本屆工博會以“碳循新工業、數聚新經濟”為主題,將設置九大專業展區。機器人,智能制造,數字化,智慧工業,
深圳國際智能裝備產業博覽會暨深圳國際電子裝備產業博覽會(簡稱EeIE智博會)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舉行。美的工業技術旗下高創品牌亮相展會并重點展示了應用于機器人、光伏、半導體、鋰電和行業通用的運動控制綜合解決方案,并結合項目實踐經驗,以期助力工業領域加速邁向精益生產。
近年來,中國制造業正掀起一場以“機器換人”為主要抓手的自動化升級浪潮。無疑,以“機器換人”為特征的升級轉型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制造業企業多年來“招工難”“用工貴”的人力資源困境,也助力許多企業持續提升市場競爭力,在全球價值鏈中不斷向上攀升,成為兼具品質與價格優勢的“中國制造”標桿。
當下,產業升級和制造轉型已經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其中,工廠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轉型是近幾年備受關注的焦點。不過,目前制造業轉型主要聚焦在生產環節的自動化升級和信息技術的融合提升,“機器換人”只是初階,有了智能設備的工廠接下來才能一步步實現自主化決策,最終實現真正的“智能工廠”
在機器換人潮之下,作為替代,工業機器人的產量應該會保持較高增速,但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走出了持續多年的“高增長”并迅速轉為負增長。這一趨勢甚至延續至2019年,一季度產量累計同比為-11.70%。
“機器換人”推動就業結構性變化,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技術人才短缺現象將加劇。專家分析,具備編程、安裝、操作、維護等應用設備技術的工程師,是未來智能制造業的熱門崗位。
機器換人”是以“現代化、自動化”的裝備提升傳統產業,利用機器手、自動化控制設備或流水線自動化對企業進行智能技術改造,實現“減員、增效、提質、保安全”的目的。
現在是什么時代?現在是互聯網、機器換人、智能裝備高速發展的時代。機器換人,是近年來在我國逐步興起并逐漸被廣大企業家所接受的一個概念。隨著人口紅利消失和國內人力成本上升,國內制造企業也面臨各種壓力,眾多企業都投入到機器換人的計劃中。
今年第一季度,三水區新增15家企業實施機器換人,新增178臺(套)機械臂、機器人、自動化加工中心等。得益于市場大環境向好、省市區的扶持實體經濟政策,機器換人的企業總量越來越多,加速三水智能制造發展。
人力成本的快速上漲進一步推動了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如今,世界各國都在進行機器換人,希望把人力勞動從低端工作崗位釋放出來,制造業自動化水平越來越高,工廠利用工業機器人獲得了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和更快的生產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