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頻器產品的智能升級
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變頻器在提升節能功效的同時,還需要其具備網絡化、智能化特征。未來只有能夠幫助客戶節省勞動力成本,提高生產線效益和制造的精度、效率的產品才能更有競爭力。
基于這樣的趨勢,一些企業已經提早謀劃布局,推出了具有網絡化、智能化特征的變頻器產品。例如施耐德電氣正在將旗下所有變頻器產品進行更新換代。以2014年推出的ATV御程系列變頻器產品為例。這是一款具備移動互聯功能的變頻器。它集成了工業以太網通訊協議與網頁服務器,無需額外軟件,工廠操作人員即可本地或遠程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其它無線設備訪問設備信息,獲取實時在線數據,從而實現多種內置的智能服務功能。
所以說,越是在市場不景氣的時候,越是要善于抓住時代的潮流和市場的脈搏,通過推出更加符合客戶需求和時代潮流的產品,或許也可以成為逆勢中的一匹黑馬。
系統解決方案將是重要的方向
未來,系統概念將是一個重要方向。市場不再是單一產品的競爭,而是整個系統價值的競爭。競爭的要素不再僅僅是技術,而是包括適用性、便捷性、服務能力等在內的多方面因素。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拉動變頻器市場的很大一部分動力將來自于系統解決方案的打包銷售。這就要求企業具備基于產品應用、結合工藝流程和運營細節的方案設計能力。
聚焦朝陽行業
2016年,變頻器行業將繼續面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國家面臨的任務是去庫存、去產能、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由產能擴張向技術創新轉變。傳統的鋼鐵、水泥等產業要向新的產業轉化。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新的行業涌現出來。就變頻器應用的行業中,如新能源、核能等能源行業,軌道交通、水、廢氣處理、污水處理、環保設備以及食品飲料等領域都將是未來有可能異軍突起的朝陽行業。
作為變頻器廠商,需要提前布局,抓住這些市場的機遇,避開傳統行業的“紅海”,開發更多的“藍海”市場。
存量市場的機會
隨著新增市場拉動力逐步削弱,存量改造市場的比例開始上升。所以,雖然冶金、礦業、水泥等行業產能飽和甚至過剩,但這些既有的存量市場依然存在很多節能和改造的機會。這也是為什么很多變頻器企業紛紛將服務作為產品的外延,試圖通過服務實現差異化戰略。
以希望森蘭為例,根據變頻器產品的特點以及中國用戶使用變頻器的習慣,森蘭利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開發了專業的客戶管理系統。如果客戶允許,森蘭可以通過3G/4G遠程通訊技術,在手機APP上隨時隨地查看到設備的運行數據,可以做到提前發現異常,提前處理。在成都公司總部,森蘭建立客戶設備大數據檔案,通過數據庫,可以查看到任何一臺設備投運和使用的信息,以便為客戶提供專業的使用指導意見。例如客戶購買森蘭一臺機器,如果是在水泥廠使用,并且環境粉塵比較多,散熱方式選擇外循壞方式,根據運行經驗大數據,計算機會對每臺器件進行壽命估算。假設風機的使用壽命為40000小時,當運行條件變差時,風機的使用壽命會適當減少,在設備某個部件使用壽命快到期的時候,計算機后臺系統就會發出提醒,以便客戶及時對設備進行必要的保養及器件更換,從而降低故障率。
服務的創新在短期內或許并不會直接帶來經濟效益,但長遠來講,定會推動企業的持續發展,使品牌深入用戶。
探索新的業務合作模式
市場不好,客戶投資緊縮,手里的預算有限,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希望看到回報,這一點是完全可以被理解的。作為變頻器廠商來講,應該盡快適應客戶的這種心理,并尋找出更加契合的合作方式。西門子就在近年來積極探索出了與客戶風險共擔的業務模式。例如設備融資租賃,合同能源管理等。據悉,這些方法已經開始實行,并卓有成效。當然,這種方式可能更適合一些實力雄厚的企業。
無論如何,2016年,是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一年,對于中國經濟的“新常態”我們必須承受,那些來自于工業4.0,互聯網+為傳統制造業帶來的變革也不得不面對。外資品牌大力投入經濟型產品的推廣,并憑借全產品生命周期服務開發更多的中端用戶群體,本土品牌拓展行業覆蓋,加大上下游產品線的開發。這場變頻器行業里的“肉搏廝殺”似乎在所難免。然而,一切豐碩的成果無一不是經過千錘百煉而成。越是在市場困難的時期,越是考驗一家企業的綜合素質。誰能在“危”中尋到“機”,誰能抵住外部市場的壓力,潛心修煉,誰就能夠成為這一場“廝殺”中的贏家。
上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