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美國舉辦的XPONETIAL 2017大會上,當英特爾CEO科再奇在手機上預訂飲料后,一位機器人出現在了他的眼前。這位為科再奇遞送飲料的機器人名叫Loomo Go。Loomo Go是一款以平衡車作為機器人底盤、具備自主導航能力的自動駕駛機器人,其未來應用場景包括安防、零售、娛樂和物流。賽格威集團副總裁、Loomo Go項目負責人蒲立5月10日告訴記者:“在配送領域預計將在今年第四季度開始嘗試實際的落地應用?!?
盡管已經聯手寶馬等廠商開發出自動駕駛汽車泊車機器人等產品,但截至目前Loomo Go仍未實現量產,蒲立預計將在三季度實現量產。設備部署成本預計將被控制在2萬元以內,但Loomo Go仍在尋找合作方以實現實際應用中的加速落地。
非單純機器人廠商
科再奇之所以在XPONETIAL 2017大會向外界推介Loomo Go(中文名“路萌”),一方面英特爾資本在2015年投資了Loomo Go所屬的Ninebot公司。Loomo Go項目的負責人蒲立表示,英特爾投資時,Ninebot內部已經在孵化Loomo Go這一項目。
另一方面,Loomo Go本身即搭載了英特爾的RealSense(實感技術),以支撐Loomo Go獲取對于外界感知的能力。此外,Loomo Go本身搭載的也是英特爾的CPU。簡單來說,Loomo Go是英特爾將其實感技術落地的載體。
“英特爾在機器人領域合作企業不止一家,但Loomo Go是其所投資機器人企業的指引項目?!逼蚜⒈硎荆趽蜭oomo Go項目之前,蒲立曾任Twitter的大數據科學家,更早之前其曾參與無人機項目的研發。
Loomo Go并非是單純的機器人廠商,對自身定位是在“產業中游”扮演角色。簡單來說,Loomo Go將包括英特爾在內的元器件廠商,例如科大訊飛這樣的語音交互能力的企業,集成在一起,其自身則著重產品底層算法能力建設。
在對接下游這一端,Loomo Go相當于為開發者提供了一套軟硬件機器人的模板:無論是希望打造一個停車指引機器人(例如Loomo Go此前和寶馬的合作開發的泊車助理機器人),亦或是上述外賣配送機器人,均可以通過添加對應的設備來完成。
這也使得Loomo Go更類似于一個機器人平臺。蒲立在采訪中告訴記者,基于Loomo Go不少廠商能夠在短短一個月左右時間內,推出定制化的機器人。若將Loomo Go拆分成視覺感知在內的多項能力,下游開發者能夠選擇相應的能力。
“移動”被蒲立視為Loomo Go產品的核心能力,這也使得該產品和軟銀投資的Pepper機器人形成差異化,后者更注重和人的交互能力以及娛樂性?;谝苿?,Loomo Go被寄望于拓展到養老、配送、巡邏等諸多場景。
若定位短途配送,Loomo Go在這一市場上早有“前輩”,其中即包括了美國機器人公司Starship Technologies,Starship已在美國測試外賣配送。但兩者不同之處在于,Starship更加依賴GPS,以在地廣人稀的美國實現區域間配送,而Loomo Go更加依賴視覺感知定位,其未來主要場景是在小區、商場內等,但同時會兼顧GPS定位能力。
Loomo Go單個機器配備了包括魚眼、紅外在內的多個攝像頭,與此同時在機器人運行過程中進行圖像采集,形成自己的導航數據庫,這項應用是基于已成熟的SLAM同步定位和建圖技術搭建。
機器人市場化臨近
“Loomo Go設計即是按照量產化來進行的。”蒲立說,實現量產后單個Loomo Go部署成本預計將控制在2萬以內,這一定價是快遞工人3月至6個月的薪水。Loomo Go最終被寄望于取代短途配送人員。
蒲立告訴記者,僅僅是技術層面而言,這類配送機器人達到了足夠成熟度。這得益于AI算法、核心零部件的進步,其實甚至有智能手機普及帶來的紅利。在配送機器人中必須用到的陀螺儀等設備,在過去數年中成本降低了十余倍。
據悉目前Loomo Go已經在同國內電商平臺、物流配送公司進行接觸。但蒲立并未在采訪中向記者透露探討合作的具體進展。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年初推出原型機以來,至今Loomo Go仍未推出量產版本。盡管Loomo Go大約收到了數千份來自開發者的申請,但公司的量產能力還不足以支撐如此龐大的開發者需求,因此選擇僅僅和數家機構進行先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