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衛省將推進研發減輕體力工作負擔的“動力服”及遠程操控式小型偵察機等
機器人技術。這是將作戰的一部分從人替換為機器人的“省人措施”之一。日本共同社12月28日報道稱,此舉旨在應對隨著急速加劇的少子老齡化及人口減少出現的自衛隊員人手短缺問題,預計將應用于島嶼防衛及發生大規模災害等情況。
18日在內閣會議上批準的《防衛計劃大綱》中寫入了慢性的自衛隊員人手短缺是“緊要課題”。作為對策,防衛大綱強調有必要通過技術革新推進裝備的“省人化”、“無人化”。
穿在身上的動力服具體機制是借助電動機抬起手腳關節。借此可一個人搬運原本必須多人一起運送的重裝備及傷員。
投入約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700萬元)研究費于2017年完成的試制品,可將50公斤的重量減輕至體感20公斤左右。此外,還能實現一邊持重物一邊以相當于成年人快跑速度的時速13.5公里持續前行。為投入實際運用,2019年以后日本防衛省將在陸上自衛隊的演習場等野外展開驗證實驗。
以2011年3月的福島核事故為契機,小型偵察機的研發工作全面啟動。隊員可從安全的場所操控小型無人機,進入對方設施等隊員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的現場,迅速掌握建筑物結構及士兵人數等。
此外,在海中自動航行收集信息的無人潛水器等裝備也在推進省人化和無人化。不過,未來擁有人工智能(AI)的自主型無人裝備若具備攻擊能力,會成為不經人類意愿殺傷對方的“殺人機器人”,此種擔憂也有可能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