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日本富士通將應用量子計算機理論,力爭在2021年之前推出實時計算出每輛車的最佳路線的技術。東日本高速公路(NEXCO東日本)則計劃通過人工智能(AI)來提高對擁堵的預測精準度。如果能緩解
交通擁堵,或將有助于日本勞動生產率的改善和解決駕駛員短缺問題。
日本土地面積較小、人口密度大、出行需求量高,但交通秩序卻很好。日本東京的人口密度是北京的5倍,機動車數量是北京的1.6倍,但與北京交通出行高峰時經常堵車的情景不同,東京很少有堵車的情況發生,交通往往非常順暢。除了有效的道路規劃和政策引導之外,科技也是輔助日本交通改善的一個重要力量。
根據日本媒體的消息,富士通未來將運用以量子理論為參考的高速計算機技術“DigitalAnnealer”,力爭開發出優化100萬輛規模的交通量的技術。利用媲美量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結合
汽車的通行量、交通管制和事故有無等有關交通擁堵的各項條件,在短時間內完成分析。隨后向每輛車提示能以最短時間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線。
目前,日本電裝和豐田通商在泰國啟動了旨在緩解交通擁堵的驗證試驗。攜手在世界范圍內率先運用基于量子理論的計算機實現商用化的加拿大D-WaveSystems(DWS),分析在泰國行駛的13萬輛車的數據,可瞬間算出到目的地的最佳路線。
此外,利用人工智能緩解交通擁堵的嘗試也已經出現。NEXCO東日本和NTTdocomo力爭通過人工智能緩解連接千葉縣木更津市和川崎市的高速公路“東京灣跨海大橋”的交通擁堵。將預測每30分鐘的公路所需時間和交通需求。
預測值利用人工智能來綜合過去的交通擁堵發生信息、以及NTTdocomo通過手機定位信息收集到的正午時房總地區車輛數的數據加以計算。在驗證試驗中,成功預測了9成交通擁堵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