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下稱《意見》)。
從經濟特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深圳,在新時期被賦予了新使命。
深圳再次被委以重任
從大灣區核心引擎到全球標桿城市,深圳的城市定位再次攀升。此次《意見》被不少人認為是自1978年之后,政策紅利的二度加碼。
《意見》提出的深圳發展目標
到2025年,深圳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研發投入強度、產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到2035年,深圳高質量發展成為全國典范,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
到本世紀中葉,深圳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先進城市之林,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
據了解,本次《意見》從多方面為深圳未來的發展釋放了紅利。
科技創新方面,支持深圳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持深圳建設5G、人工智能、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生命信息與生物
醫藥實驗室等重大創新載體。支持深圳實行更加開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進和出入境管理制度。
金融服務方面,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研究完善創業板發行上市、再融資和并購重組制度,創造條件推動注冊制改革。支持深圳試點深化外匯管理改革。促進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金融(基金)產品互認。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上先行先試,探索創新跨境金融監管。
事實上,早在今年2月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就明確,將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
其中,深圳將“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如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新定位下,深圳于大灣區的重要性得到進一步增強。
業內人士表示,《意見》指出了深圳建設全球標桿城市的戰略定位,并指出了創造條件推動注冊制改革。“隨著大灣區融合的進一步深化,深圳的地位應該會越來越重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落地更會讓這種地位的作用得以彰顯。隨著重磅利好政策的落地,深圳本地相關公司有望迎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