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下午,第四屆智能大會在天津梅地亞大劇院正式開幕。本屆大會和以往舉辦方式不同,采取的是“云上”辦會的全新模式,40家直播網站以及平臺同時在線觀看開幕式暨主題峰會的總人數高達5960萬,總瀏覽量3.92億人。
在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表示,天津已經成功舉辦了三屆世界智能大會,成功走出來一條以智能科技產業引領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天津智港發展前景廣闊。其還表示,中國工程院將會繼續發揮院士多學科、跨部門、跨行業的綜合優勢,一如既往地支持世界智能大會以及天津市地發展。
云上盛會,會不會虛無縹緲?那些高精尖的會、展、賽,對于忙著復工復產復商復學的尋常百姓,會不會覺得高不可攀?云上智能大會告訴您,這樣的擔心,可以沒有!這分明是最接地氣的大會。會上探討的話題,展示的產品與技術,恰恰跟當下的“六保”“六穩”緊緊呼應,跟一城一國乃至全人類的未來息息相關。
23日下午3點,云開幕式啟動不到一分鐘,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主持人龔克告訴大家,開幕式暖場的時候,就已經有100多萬人在線觀看了。
這其中,有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他因為腰疾復發出行不便沒到現場,就在云上看直播,并通過云的方式帶來特別的問候,“我們對于天津智港的打造充滿信心,接下來我們會用創新技術再造一個綠色環保的數據中心,以滿足天津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需要。”他所說的大數據中心,就是上月底那則一度引爆全網的消息:騰訊在天津濱海高新區成功拿地,投資100億元建全國最大IDC機房。
看云上開幕式的,還有大學生孫遙。他是天津理工大學的學生,是今年870萬應屆畢業生中的一員。“數字經濟催生了很多新業態、新職業。一些開源開放的共享平臺,也降低了年輕人的創業成本。我和小伙伴們盼著從智能大會上獲得靈感呢。”
軟件企業路曼科技的CEO楊濤說,很多軟件公司同仁都不約而同地“云參會”了。他們說,受這次疫情影響,即便最木訥的人,也不會對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無動于衷。干企業的人“既要低頭走路,更要抬頭看天”,而智能大會搭建了這么好的平臺,登錄之后隨時隨地就可以了解當今世界智能領域最前沿的話題和成果,豈能錯過。
智能大會的云展覽也吸引了很多人圍觀。中國銀行的“5G+智能民生館”展示的數字信用卡、外幣智取,讓人有立即沖到中行天津分行實體網點去嘗鮮的沖動。全自動無人駕駛列車、地鐵的“最強大腦”、智慧城軌,讓人對未來出行充滿憧憬。說是未來,其實并不遙遠,甚至很快就能實現:正在建設的天津地鐵8號線,就是這座海濱城市第一條最高自動化等級設計的無人駕駛全自動線路,不久的將來,夢幻就能照進現實。
疫情,是大會上被多次觸摸的話題。在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的當下,國際社會對中國利用智能科技抗疫的種種舉措給予肯定。中歐數字協會主任Claudia Vernotti透過屏幕與大會互動。她說,一些歐洲國家已經借鑒中國的健康碼、掃碼支付等方式來應對疫情了。病毒無國界,科學無國界。
國務院參事、中國科學院數據專家石勇,講了大數據應用的幾個真實案例:幫36氪上市,助力春雨醫生遠程醫療,等等。智能科技給各行業“賦能”的作用日益凸顯。
投資人的嗅覺是最靈敏的。以色列迦南基金主管合伙人埃胡德·利維告訴大家,2018年,只有3%的大公司使用人工智能,今年預計將達到25%。“針對人工智能公司的投資項目數量、金額也在迅速增長。”他預測,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使中國GDP增長26%。這其中,蘊含多少機遇!
“育新機”“開新局”,需要擁抱新思想,捕捉新機遇。以“創新、賦能、生態”為主題的智能大會,正當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