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圍繞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全面推進工業互聯網賦能中國制造,共同打造智能制造與工業互聯網領域的“百家講堂”,中國科學院大學、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騰訊等單位聯合發起,深圳市工業互聯網行業協會、深圳數智工業互聯網研究中心承辦
《智能制造與工業互聯網》系列公益聯播,邀請全國業內專家為工業企業帶來智能制造趨勢、產業實踐、場景服務等多維度內容分享,免費向企業傳播工業互聯網理論知識及實踐經驗,加速推動工業互聯網應用推廣。
2021年6月7日至6月13日,
智能制造與工業互聯網公益聯播第十二期圓滿結束。聯播第十二期以《物聯網》為題,本期邀請到蘑菇物聯技術(深圳)有限公司高級產品經理李銘文、北京寄云科技有限公司CEO時培昕、深圳市通用互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博、廣州盛原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張燕聰、騰訊云計算(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產品專家彭國睿、深圳華龍訊達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陳曦、普奧云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德基七位專家圍繞這一主題展開了不同維度的精彩分享。
?點擊上方圖片查看第十二期課程回放
從GE公司提出”工業互聯網“概念以來,各主要工業國都將工業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制造企業數字化產品研發面臨標準化程度不高、實施周期長、研發投入大、投入產出效率低的痛點問題。工業互聯網是傳統與新興產業之間的連接器,云服務通過不斷的技術進步輸出規模化與集約化服務,從而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升級成本。工業互聯網要做的更多是把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即數字化技術,向中小企業覆蓋,實現全產業的賦能。在這個全流程智能化、數字可視化、通過“數字賦能”并助力制造業升級轉型的過程中,科技企業的市場空間頗具想象力。
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開放的設備連接、數據采集和傳輸獲取實時的生產數據和經營數據,集合工業物聯網、云計算/邊緣計算、工業大數據、數字孿生等核心技術。工業物聯網將各類控制器和新技術融入到工業生產過程各個環節,從而大幅提高效率,改善質量,降低能耗,最終實現將傳統工業提升到智能化的新階段。工業數據需要海量、實時、彈性的計算和存儲資源,邊云協同可以存儲海量數據,具備無線擴展的算力,保證計算的實施控制。工業大數據分析可以解決工業現場的各種設備可靠性、工藝穩定性、良率、效率等關鍵生產指標的優化。數字孿生通過采集實時的設備運行數據,通過對物理設備或者制造過程的過去、當前的描述以及未來的預測,實現對物理設備的調整,進而實現設計或生產過程的優化。
在課程結束后的互動環節中,觀眾問及如何解決由產品本身的不確定性而帶來的生產方式的不確定性與復雜性的問題。專家們指出大家尋求的數字化轉型其實是要最大程度解決人的不確定性,當人的經驗等不可量化的東西無法在復雜多樣情況下提供有效決策時,應當借助量化手段比如數字化轉型,把關鍵生產指標進行數據分析,即使是在動態情況下也能找到比人的經驗判斷更準確有效的方案。在庫存管理方面有著維保計劃與備件庫存不聯動,維修人員無法及時了解備件庫存的問題。可以利用物聯網做庫存系統的改造,聯動售后維修的業務環節。配件在入庫時都貼上可追溯標簽,在設備需要維護、更換配件時需要申請比獲得審批,從而實現配件從入庫到出庫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同時可以據此對配件的而使用壽命進行分析,實現配件選型的優化。
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總體處于起步階段,設備上云率偏低是制約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因此,加快推動有基礎、有條件、有需求、有優化潛力的工業設備上云,并通過這些設備的示范性應用,加快平臺技術進步、商業模式創新和規?;瘧?,對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具有重要意義。相信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作為核心戰略之一,以此達到降本增效目的。對于深耕物聯網各細分市場的企業,在更快地進行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的同時,也會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本次公益聯播于2021年3月16日至6月29日的每日19:00-20:30準時開播,五一假期停播一周,持續100天。目前課程已進入第十三期《智能工廠》,直播通過騰訊課堂、企業微信、嗶哩嗶哩、微博、視頻號等多平臺同步在線課堂。通過直播線上互動、調研反饋等多種方式,對觀眾群體進行社群運營,搭建行業內不同群體交流互動的溝通途徑,以便后續開展技術趨勢跟蹤與資源挖掘,推動我國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共建工業互聯網生態發展。
長按或者掃描圖中二維碼
進入直播間
2021智能制造與工業互聯網百家講堂
調查問卷
歡迎大家積極參與填寫
獲取課程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