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在過去的 20 年里,這項技術已經充分證明了其完美的設計,基本協議始終保持不變,無需進行任何修改。這是我們成功的關鍵。此外,我們已經將 EtherCAT 技術原理應用于其它應用層次,如用于控制器間通信的 EtherCAT Automation Protocol(EAP)。我們甚至推出了傳輸速率高達 1 Gbit/s 和 10 Gbit/s 的 EtherCAT G/G10,這意味著 EtherCAT 協議也支持更高的傳輸速率。
EtherCAT 的獨特賣點之一是,該技術本身多年來一直保持未變。芯片中包含的基本協議始終保持不變,并以完全向后兼容的方式進行了擴展,包括 Safety over EtherCAT。
Martin:EtherCAT G 網絡中甚至可以集成和運行百兆 EtherCAT 設備。這意味著現在的 EtherCAT 設備可以直接運行在一個 20 年歷史的系統中。這也意味著控制架構中的 EtherCAT 技術不會出現瓶頸,這一事實本身就足以讓很多用戶選擇這一現場總線。絕大多數應用仍然可以使用百兆速率;而 EtherCAT G 具有足夠的潛力,可以輕松滿足未來 20 年的所有高端需求,不會出現技術斷層。
ETG 技術委員會已接受 EtherCAT G 作為 EtherCAT 標準的補充
Johannes:我必須同意 Martin 的觀點:百兆速率足以滿足大多數設備的要求,甚至是小于 1 ms 的周期時間。EtherCAT G 支持 XPlanar 或視覺等高數據密集型應用,可在小于 1 毫秒的周期時間內傳輸數千字節的數據。如果沒有 EtherCAT G,XPlanar 系統的規模就會受限于20 個平面模塊,因此我們無法開發真正的大型 XPlanar 系統。千兆速率已經可以實現系統配備 100 多個平面模塊。這也適用于在百兆速率下運行極佳的 XTS 磁驅柔性輸送系統,但如果沒有高效的 EtherCAT 協議,它根本不可能實現。這是因為系統必須在 250 μs 的極短周期內傳輸數千字節的數據。其它通信系統無法做到這一點,因此需要配備一個復雜的分布式控制架構才能實現類似的系統。
Hans:而恰恰是我們的中央控制方案讓我們能夠在同一個 CPU 上計算出整個過程的數學物理模型。它的工作方式本質上與人相似,人的大腦通過中樞神經系統接收來自身體各個部位的所有數據。大腦內部的子程序是模塊化結構,并可高效地控制身體各個部位的動作。我們的自動化技術也基于同樣的原理,因此 EtherCAT 對應于機器的中樞神經系統,可以讓盡可能多的外設數據快速輸送到中央控制系統中。倍福作為自動化供應商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們追求的正是這種方法:PC 技術、EtherCAT 和集中控制理念的“技術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