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
機器人與人工智能領域亮點紛呈,技術創新、產業應用以及重要活動密集發布,展現了該產業蓬勃發展的態勢。
**醫療領域:國產機器人展現新突破**
在醫療健康領域,國產手術機器人的應用取得了重要進展。4月27日,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張瑗教授團隊使用國產“錕铻”全骨科手術機器人,成功實施了全國首例“機器人輔助生...”手術,助力患者擺脫長期疼痛。此外,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口腔科團隊也成功運用國內自主研發的口腔骨手術機器人聯合3D打印導板,完成了一例口腔頜骨腫瘤患者的手術。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醫療機器人團隊研發的智能超聲技術和超聲機器人,以及北京填補全球技術空白的AI骨科機器人,都預示著AI輔助醫療場景正日益增加,為患者帶來更精準、高效的診療方案。
**日常生活與公共服務:機器人身影無處不在**
機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你我的日常生活。在杭州西湖景區,由無人機、機器狗、警用無人智能巡邏車組構成的機器人“巡邏”小分隊,提升了景區的安保效率。從機器人踏著“貓步”走秀、進入工廠協助造車,到在教育、醫療、城市管理等領域的應用,機器人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寧夏銀川的一臺機器人咖啡師、武漢“兩江游覽”船上的人形機器人導游“笨笨”、山西省科技館的人形機器人表演以及北京獲批使用自動設備(機器人)進行食品制售的近50家企業,都讓公眾近距離體驗到了科技帶來的便利和樂趣。中國
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4月份中國采購經理指數顯示,高技術制造業等相關行業繼續保持擴張。
**產業發展與技術創新:聚焦智能化轉型與前沿技術**
產業層面,智能化轉型和前沿技術研發持續深入。華北工控積極布局AI領域,推出適用于交互式智能終端、軌道交通客流密度監測、環境監測系統等場景的嵌入式計算機解決方案。開目軟件致力于解決高端制造業智能化轉型中的挑戰。Qt Group宣布其路線圖將助力各行業技術棧的無縫集成,提升軟件開發效率。Beckhoff(倍福)為動力電池生產提供自動化解決方案,并加強與高校合作,培養人才。萬華化學集團與蘇伊士合作的中國最大工業膜法海水淡化項目正式投產。廣東省發布了首批30類“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涵蓋“人工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低空經濟作為新興經濟形態快速崛起,吸引科創板多家公司布局。工信部發布《2025年
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推動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等標準制定與實施。臺達支持發布的報告探討了可持續AI的未來。魏德米勒作為工業聯接領域的百年企業,持續創新。半導體與芯片市場在AI驅動下擴張,但也面臨挑戰,國產碳化硅技術迎來新突破。具身智能發展迅猛,被視為未來產業方向,人形機器人成為熱門話題。人工智能大模型正瞄準垂直行業應用,助力企業提效。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暢想者大會”以“科技賦能勞動”為主題,展現人工智能的年輕力量。
**重要展會與活動信息發布**
行業重要活動方面,2025年世界機器人大會新聞發布會于5月7日在北京召開,宣布大會將于8月8日至12日舉行。2025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5月15-18日)、2025深圳國際電池技術交流會/展覽會(5月15-17日)等展會信息也相繼發布。近期,2025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中國賽成功舉辦,吸引了眾多高校和中小學隊伍參與。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閉幕,發布了數字中國發展指標體系和數字經濟獨角獸發展報告。
**市場與政策動態**
在市場和政策方面,韓國貿易委員會于5月6日對原產于中國和日本的工業機器人產品啟動反傾銷調查,顯示了該領域的國際競爭態勢。全國首條大規模輸送清潔能源的±800千伏祁韶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累計送電量突破2000億千瓦時,突顯清潔能源輸送能力提升。國家網信辦指導發布的移動互聯網未成年人模式,加強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航天領域,中山大學團隊研制的航天員運動特性數據采集軟件,為中國空間站任務做出貢獻。
總的來看,過去一周,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技術正加速落地千行百業,從高端醫療、智能制造到日常生活、公共服務,其影響力日益深遠。未來的產業發展和應用場景拓展值得持續關注。
該內容由AI分析生成,請謹慎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