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程序設計:由傳統電工圖轉換為PLC階梯圖詳情
可編程控制器(PLC),其研發目的在于取代以繼電器為主之順序控制。近來由于半導體科技的日新月異,使得微處理機及其它IC等相關組件的價格日漸便宜,但功能則愈形增強,除了加、減、乘、除等算術演算、比較及數據處理等功能和其它便利的應用指令,加上數據通信網絡之構成,使得PLC不但可與PC聯機操作,此外人機接口之提供,更可作工作程序或整個系統的圖形監控,故除了單一機臺之控制之外,更易于達成整廠自動化之目標,因此PLC目前正廣泛應用于工廠自動化(FA)及彈性制造系統(FMS)中,應用領域涵蓋了汽車工業、機械、鋼鐵工業、冶金、紡織、石油、化工、食品制造、自動倉儲、故障診斷及系統監控等各行各業中,堪稱為機電整合之利器、產業自動化之先鋒。
PLC程序設計,一般均采用直覺法,也就是說它植基于電路設計者本身之學習經驗,較為主觀及直接。須經歷一段瞎子摸象的嘗試錯誤(Try and Error)時期,對程序進行除錯之后才能符合所需功能或動作要求;因此設計出來的程序因人而異,除了原程序設計者之外,使用者或維修人員較不易理解其動作流程,亦即程序的可讀性較低。但程序設計其實有些許脈絡可循,祇是坊間的書籍很少提及這一部份。以下姑且抱著野人獻曝的心情,以『三相感應電動機故障警報控制』電路為例,由傳統電工圖轉換為階梯圖的過程,淺談程序設計,相信爾后對于相關的回路轉換或程序設計,您或許可觸類旁通。